/ 每一个瞬间,我们都不曾忘记 /
小时候家境不好,杜景柏听从父亲意见,报考师范专业。毕业成为教师后,杜景柏仍时时不忘学习,考上全日制法学研究生。当了8年教师的他,终于圆了儿时做法官的梦想。
会风会纪体现法院的精神面貌。到渝水法院上任后,杜景柏发现有的干警开会时常迟到。为了加强院里的会风会纪,他在会议室角落专门设置了一个迟到席,谁开会迟到,谁就坐到迟到席上接受大家的“注目”。不久后,开会就再也没人迟到,这个迟到席也就被撤了。
2020年12月31日,杜景柏参与审理一起股东撤销权纠纷案。调解从下午3点开始至当晚10点,但双方当事人在个别细微处仍不能达成一致。承办法官失去了耐心,准备上传判决书结案。杜景柏发现双方调解意愿很强。为了避免后续十多起关联案件诉讼,他说服承办法官继续调解,亲自起草并反复修改调解协议,直至元旦凌晨五点半。节后,原、被告双方一起将“和谐调解贴心,人民满意感激”的锦旗送到法院。
杜景柏时常深夜忙于工作,一周至少有两三天晚上住在单位。妻子两次晕倒在家中,他都不在身边。他曾说:“对家里我是有亏欠的,但责任担在肩上、事情压在心里,问题不解决我就睡不着。”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杜景柏高度重视,坚持每周接访、带案下访,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75岁的黎大娘因与家人的民事纠纷持续信访了多年。杜景柏了解她的情况后,每周二的信访接待日只要见到她,都会当长辈一样耐心接待,解释相关的法律关系,阐明亲情的重要。一次又一次的劝导,每次都能让黎大娘心平气和地离开法院。为了缓解黎大娘的生活困难,杜景柏还为其争取了相应的司法救助。
有段时间,杜景柏看到司法救助金账户上的救助款迟迟不汇出,非常恼火,为此严厉批评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后来的党组会时常会研究司法救助事项,仅2023年9月-10月共发放司法救助金92.30万元,为55户困难家庭带去希望。
杜景柏待当事人如亲人,但对自己和家人,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杜景柏反复告诫家人:“如果以后碰到有暗示送礼、案子打招呼或吃请之类的,要一律回绝,不能留有半点余地。”他带头坚持如实填报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直到离世前两个小时,还在督导全院10月份的“三个规定”填报工作,率先垂范,维护司法公正。
工作上追求卓越,生活上却低调俭朴。无论是在新余中院做法官,还是在渝水区法院任职,杜景柏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结婚三十年,从未送过礼物的杜景柏打算送妻子一条项链,女儿建议等金价跌了再买。谁知,这条未买成的金项链,成了曹玉兰母女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