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新时代赣鄱先锋 】司法为民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3-07-11 08:23:32 打印 字号: | |

刘懿,女,汉族,1986年9月生,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学学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法院工作期间,刘懿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国家级荣誉7次、省级荣誉6次,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对象。办案期间,刘懿同志的服判息诉率、调解率等质效指标始终稳居全院前列,执笔的裁判文书、典型案例获评全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江西省第二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调研文章收录《中国审判指导丛书》。

      当好调查员,公平公正办“铁”案。司法裁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审理每个案件,不仅能定分止争,还能在审理过程中普法释法、正本清源。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刘懿同志坚持探寻真相,做好调查员。在一起买卖纠纷中,某物贸公司向某石灰公司销售煤炭,石灰公司以未结算为由拒付尾款。刘懿同志在核对了237张过磅单、49张收条,比对了3年的微信聊天记录,查询到了29个月的煤炭市场价后,核算出尾款为23万余元,面对详实的数据、周密的论证,石灰公司同意调解并在两周内付清欠款。进入法院以来,刘懿同志经办的案件未出现信访等情况,多次获赠锦旗。

      当好调解员,耐心热情办“好”案。司法裁判以定分止争为基本目标,案结、事了、人和是办案的三重境界。为了让胜者赢得堂堂正正,败者输得明明白白,案外人旁听得清清楚楚,刘懿同志苦练群众工作本领,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调解工作中,架起心桥,解开心结,治好心病。在一起探望权纠纷中,刘懿同志发现案件背后隐藏着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姑嫂矛盾,她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姑姑打电话,建了3个微信群,在86天里进行了超过40次的调解,提供了6个版本的方案,最终妥善化解了探望问题,孩子奶奶主动邀请前儿媳去家里吃饭,孩子母亲连连称赞“没想到案子会有个这么好的结果”。

当好服务员,司法关怀办“完”案。法官办的不只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刘懿同志不仅关注案件的法律问题,还关注案件背后的人,和他们真实的生活,以“如我在诉”的心,在结案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案件相关人解决实际困难,给每一个办结的案子彻底画上句号,了结后续问题。在一起离婚案中,男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女方有慢性病缺乏劳动能力,女儿因患脑积水成了脑瘫二级的残疾人。男方及其监护人和女方都同意离婚,但都放心不下孩子。刘懿同志查找省市县相关政策规定,在院党组的支持下,反复与村委、民政局会商,最终依法办理了送养手续,由县福利院抚养孩子,解决了所有人的后顾之忧。

      当好宣传员,尽心竭力办“少”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为了切实有效预防纠纷形成,刘懿同志常年活跃在普法宣传一线。送达时,和当事人解释程序规定;结案后,在回访跟踪中持续答疑解惑。一起山林纠纷,在现场勘验时,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刘懿同志向村委借来喇叭,在树下讲起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差别,讲了林权证的作用等。结案回访时,村支书说,自从法官在山上讲清楚了林权的法律规定后,再来找村里解决山林纠纷的群众少多了。从立案窗口,到执行路上,刘懿同志以法为据,讲清法理,以理服人,讲明事理,以情感人,讲透情理,以普法宣传之力,助推“无讼社区”“无讼村委”建设,让案件越来越少,使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当好保洁员,廉洁自律办“清”案。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公的裁判会污染正义的源头。刘懿同志深刻理解审判权不是谋私利的工具,而是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唯有两袖清风,才能一身正气。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在背对背调解后,被告塞过来一个黑色塑料袋,说:“叫吃饭你总不来,两条烟意思意思”。刘懿同志抓住被告的手,严肃地说:“今天我吃了饭拿了烟,明天饭碗就没了。你也不会相信敢拿烟吃饭的法官吧”。多年来,刘懿同志信仰法律,坚守法律,端稳天平,握牢法槌,秉公司法,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维护和遵守各项纪律的模范和表率。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