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快报 > 民事案件
数年纠葛了,是解纷亦是治“心病”
作者:涂艳昌 吴成瑶 胡淑燕  发布时间:2022-04-13 08:18:40 打印 字号: | |

“这些年里里外外都是我做的,只要离婚我什么都不要……”“离什么婚,不能离!” 原告龙某来到渝水区人民法院后,一直泪流不止。被告胡某的母亲则对于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情绪激动,强烈反对。双方各执一词,意见僵持不下。

根据原告龙某陈述,原告和被告胡某经人介绍认识,婚后有一小孩,婚前被告胡某对原告隐瞒自己有精神疾病,原告在发现后,对于被告的欺骗感到痛苦不堪,但看着年幼的儿子,顾忌离婚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一直没有和被告去办理离婚登记,双方一直处于分居状态。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后,原告再也不堪忍受名存实亡的婚姻,向渝水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被告胡某的婚姻关系。原、被告结婚多年,双方共同养育了一个孩子,法官经综合考量后,认为夫妻感情存在和好可能,一审未判决离婚。半年后,原告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解除与被告胡某的婚姻关系,于是有了开始的一幕。

确定当事人双方感情无法调和后,法官积极为当事人双方离婚进行庭前调解。但调解过程中,被告母亲情绪不稳定态度却坚决,对法院调解工作非常反感,且被告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调解工作一时间停滞不前,最后庭前调解未能成功。而承办法官发现虽然被告母亲态度很强硬,但被告本人却一直沉默不语,且原、被告的儿子小胡也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认为可以在小胡身上寻找突破。

2022年3月31日上午,案件依法开庭审理。开庭前,考虑到被告胡某患有精神残疾,审理工作需要慎之又慎,承办法官耐心与被告沟通,被告慢慢地打开了心扉,表示其本人一直都同意离婚。之后,承办法官当场联系到因疫情被困南昌无法前来开庭的小胡。小胡由于对原告离家行为的不理解,已经数年未与原告龙某联系,在承办法官的劝说下,小胡终于愿意和原告龙某沟通,对父母离婚一事小胡也表示理解,并愿意劝说奶奶促成父母调解。考虑到被告代理人小胡因疫情原因无法到场,法院帮助其通过线上的方式在调解笔录和调解书上签字。在当事人签下调解书的那一刻,双方都感觉长嘘了一口气,一场持续数年的纠葛终于落下帷幕。

“谢谢,今天不光解决了离婚的事,我儿子对我的理解更让我放下了一桩心事。”时隔数年,终于和儿子联系上的原告难得脸上露出了笑意,打开“心结”,治好“心病”后,原告对往后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或许有时候一段婚姻关系的结束并不是家庭的破裂,而是家庭关系的重新构建,有了理解和爱,彼此都会更有力量去拥抱更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