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渝水法院特邀调解员成功调解一起工程款逾百万元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并通过渝水法院快速完成司法确认。
2019年4月29日,某建筑公司(下称建筑公司)与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农科公司)就生态农业发酵隧道钢结构工程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价款为固定总价780万元整。后双方就增加工程量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增加工程造价60万元,合计工程总价款840万元。建筑公司于2020年6月完成施工任务后竣工退场,农科公司使用案涉工程,但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工程款及退还质量保证金,款项共计116万元。
原告遂就欠款116万元及违约金起诉到渝水法院。法院受理该案后征得原告同意开展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陈冬平在接收案件后,立即开展调解工作,拨通了当事人电话,从第一次的针锋相对,到第二次的各执己见,从第三次的预约再调……到最后的双方和解,调解员陈冬平前后共拨打了20多个电话。调解员了解到该案矛盾焦点在于未完工部分工程量应扣减的工程款数额,农科公司认为,建筑公司在后续增加的工程中未能按照补充合同约定的施工标准完成相应工程量,导致该建设施工合同未完全履行。建筑公司认为,案涉工程已经被农科公司擅自使用,应视为验收合格,农科公司应按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工程价款,退还质量保证金并支付违约金。双方之间的差距在10万元左右,虽然调解难度较大,但鉴于双方都更倾向于调解,有调解的诚意。经多番分析,权衡利弊,且诉前调解可大大节约诉讼成本,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申请法院司法确认,一起标的额逾百万的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今年以来,渝水法院已诉前化解涉企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多类纠纷149件,大大节约企业诉讼成本。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渝水法院不断加强诉前调解队伍建设,加强多元纠纷化解和司法确认等工作,使调解协议具有法律强制力保障,推动涉企纠纷一体化处理,减轻企业诉讼成本,助企纾困强信心!
有道是:
涉企纠纷化解难,诉前调解细细谈。
司法确认来助力,案结人和佳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