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文化生活
怀念姆妈,牢记党恩
作者:邵文远  发布时间:2021-06-11 09:48:51 打印 字号: | |

今年8月20日,是我姆妈一百一十周年生辰之日,儿子抚摸着姆妈的遗像,姆妈慈祥音容浮现在眼前,儿子愧疚姆妈生养之恩,潸然泪下。耄耋残年的儿子常夜梦与姆妈相见的身影不舍。儿子为了纪念姆妈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托“袁河涌起千里浪,化作悲歌颂母恩”的虔诚宿愿,特撰传记“姆妈平凡伟岸的人生”厚传家人。

2001年秋姆妈飘逝五年后,儿子为了纪念姆妈一生斗寒傲雪,坚毅挺拔的形象,选购四季常青的两棵柏树为母树碑立传,便与侄子栽在姆妈墓碑两旁,现茂林直挺云霄,象征着姆妈坚强、高尚、贞洁、不屈不挠的伟大女神精神。

姆妈在天堂二十五之久,儿子今年的心情特别沉重,不知姆妈在天堂是否有恐惧和忧伤?是否过得幸福快乐?今年清明节,儿子手捧菊花寄哀思,两行清泪腮边淋。斟一杯美酒,点点愁思姆妈的苦难史。

姆妈生于宣统末年1911年8月20日,出生地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沙头村委湾里村。解放前湾里村有:简、萧、张、周四个姓氏,共八户的小村庄。村里没有水井。喝大江的浑浊水。但该村是风水宝地啊。解放前,萧家勇当了伪军团长,解放后,周能生当了共军团长。

姆妈属简姓家族,生父简文达,大叔简新达,小叔简福达,三兄弟均是农家穷户,是拓荒者更是劳瘁耕耘者。姆妈的生母胡氏,娘家咫尺远邻村横板桥人,因劳累饥饿,疾病,不到五十岁早逝。解放前,四个姓氏的八户小村,村民非常和谐,关系融洽。但是国家动荡,四十年的外侵内战,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国土沦陷,城乡建筑房屋横遭兵燹。千千万万的同胞惨遭兵掳,殁于战火中,千千万万的平民惨遭杀戮。大江南北,万户萧疏,饿殍遍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我姆妈的命运同国家命运同行,惨遭三大劫难:劫难一、五岁裹脚,人身摧残,在恐惧中挣扎;劫难二、少年逼嫁,宿命磨难,在苦难中煎熬;劫难三、三十岁丧夫,流离失所,在饥荒中逃生。姆妈前半生的苦难史,触目惊心,罄竹难书。

五岁裹脚  人身摧残

万恶的封建社会,姆妈惨遭封建礼教加害,将一个跳跳蹦蹦的女孩,惨不忍睹的长达两年多裹脚。肉体摧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缠”。时间数十天。裹脚匠将姆妈双脚清洗抹上药,除拇趾外,将八个脚趾分别强力压弯至脚底后,用布捆绑勒紧,再用针线缝牢,穿上尖布鞋,痛得咬牙颤抖。

第二阶段“试紧”。时间半年多。每隔三天松绑消毒,逐渐缚紧,直至双脚八个脚趾皮肤萎缩。导致化脓,出血,长出鸡眼,必须用小刀剔除,揪心之痛苦。

第三阶段“紧缠“。时间半年多,将双脚的中趾骨头加力逐渐压弯到脚底。同时,将其余脚趾亦弯到脚底部。此阶段必须达到双脚背,脚趾肌肉萎缩,僵破、脱皮的程度。导致脚趾化脓、出血、长鸡眼,甚至小脚趾头溃烂、剜肉之痛。

第四阶段“裹弯”。时间半年多,达到双脚背隆起,起呈弓形,脚底成凹形,拇趾下垂,所谓的”三寸金莲”效果。致使姆妈长期用脚布缠住,穿上尖布鞋练习走路。

姆妈童年裹脚,遭受两年多的致命切肤,剜肉深痛的创伤,其精神频临崩溃,摧残姆妈终生双脚残疾,八个脚趾僵硬为畸形,丧失功能。姆妈既不能负重,又不能长途跋涉,更不能上山砍柴,下水田种地,一辈子被禁锢行动自由的严重后果。

少年逼嫁  宿命磨难

在旧社会,男尊女卑,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根深蒂固.尊长为卑幼择婚的陋习猖獗。在农村广为流行的娃娃亲,胎儿亲,童养媳等旧的婚姻习俗束缚,残害妇女比比皆是。

公元1919年10岁的吾父秀来,经媒人介绍。与8岁姆妈订了娃娃亲,八字定终身。祸不单行的是吾祖父美华,于1922年5月。参与严家邻村打械斗,不幸阵亡。丢下13岁吾父秀来,4岁吾大叔顺来,1岁吾小叔益来仨孤儿及祖母喻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三年后,忧伤的祖母喻氏因生活窘迫,痛苦缠身又离世。给孤苦伶仃的仨孤儿雪上加霜致命打击。父母双亡后,破碎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悲天悯人,仨孤儿的衣食起居指望姆妈。吾古稀曾祖父三番五次催姆妈成亲,于1927年逼着16岁的姆妈,嫁给18岁的吾父秀来为妻。少年的姆妈又遭受早婚的磨难。18岁即1929年2月14日生子鸿茂。一家五口家庭主妇重担落在姆妈身上,禁锢在家泡茶煮饭,缝补洗浆,纺纱织布,做鞋织袜,养鸡喂猪,清扫寒舍。还要伺候丈夫及其年幼弟弟顺来、益来的衣食起居。

勤劳善良的姆妈经常忙到三更灯光,五更鸡鸣,一直劳而不怨,特别是春节前夕的寒冬腊月,为了确保吾父仨兄弟年年穿上新衣,新鞋袜过年。又经常通宵达旦得拼命纺纱织布,做鞋织袜。倘若为吾父仨兄弟做新衣服布料不够,姆妈主动拿出嫁妆布匹为吾大叔顺来,小叔益来,首先做好新衣裳及新鞋袜,在辞夕之夜,放在熟睡吾的两个叔叔床头旁,方可休息。

姆妈少年嫁夫后,一直苦守寒舍,殷勤伺候家人。繁重的家务压得姆妈喘不过气,家庭无家婆,即是坐月子也必须做家务。更谈不上营养,体力的超支,致使姆妈身体极度的虚弱,连续几年遭受流产困扰。但仍然辛劳克己,忠贞为家。于1935年将邻村刘新莲家的女儿领养,为长子鸿茂做童养媳。不幸的是,一年后掉在水塘中溺死。由于姆妈善良,刘新莲家人不仅未责怪姆妈,反而两家成了忘年之交的亲戚往来。

1937年7月20日,姆妈又生子福茂后,其家庭负担更加重,从天亮忙到天黑成常事,煮好饭菜先让家人吃用完后,自己却盛着点杂粮饭,到点残羹,坐在灶台旁边吃,边喂养儿子。姆妈从童年订亲,少年逼嫁,青年生子,承担家务,伺候家人一直没有歇脚,不但劳累,而且劳心,宿命磨难。

卅岁丧夫,流离失所

吾父母在患难中结为伉俪。历尽千辛万苦,不但圆周了吾的大叔顺来,小叔益来,相继成家,而且开枝散叶。同时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鸿茂正在私塾读书,次子福茂三岁多,姆妈腹中怀着我几个月了。正当父母同甘共苦奔生计之际,大祸从天降,1940年9月20日左右,吾父义务为本村邵为高家兴建的房屋帮工,在开挖墙基中,不幸被古坟墓尸骨放射的有毒有害毒气,熏到吾父头面要害部位,当天晚上毒气感染吾父右脸嘴角,火毒侵袭的红肿,生了急性疔疮。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疔疮迅速隆起,毛囊化脓,几天后,吾父嘴上疔疮毒素,感染扩散到颅内而丧命。       

三十一岁的吾父,重蹈三十七岁的祖父,英年早逝及丢下了仨孤儿的覆辙。吾父离世时,其长子鸿茂才10岁,次子福茂才3岁,还有遗腹子的我。

吾父不幸突然病亡的噩耗,给姆妈带来了天崩地裂的劫难,孤儿寡母哭得死去活来,撕心裂肺的悲痛。家贫如洗的绝境,连棺材亦买不起,幸亏堂伯邵富来在危难中慷慨解囊,借钱买了一副棺材。掩埋了父亲。

父亲飘逝后,家中无脊梁,田中无耕郎,留在世上飘摇的孤儿寡母一直处在迷茫的泪水中度日,1941年2月26日,姆妈又将我带到世上。孤儿寡母四口之家的重担落在伟母身上。在难难竭蹶的处境中,姆妈强忍悲痛,没有退却,不离不弃,坚强地抚养仨孤儿,支撑破碎的家庭。为了活命,姆妈忍痛割爱,将长子鸿茂寄托给娘家的叔叔简福达学裁缝,随后又祈求龙巢村的刘师傅,带福茂学裁缝,这是无奈之举啊!

刚强的姆妈虽然不识字,但她聪明伶俐,纺纱织布非常熟练,为了活命,姆妈带养我。昼夜不停的拼命纺织,一星期织出一匹布,托人带给水西沙陂闹上的姑姑,出卖兑换五谷杂粮充饥,一旦断炊,便以瓜菜果腹。没有柴火煮饭,便在野外扫树叶,捡残枝及牛粪晒干燃烧煮粥饭。孤儿寡母在饥荒中,多蒙村里德达、凤达二位孤寡义母鼎力相助,怜惜之情,借一些粥米给孤儿寡母充饥的义举终身难忘。

儿寡母的劫难接踵而至,1945年的春天,新余地区连降暴雨,袁河两岸一片汪洋,农田房屋被洪水淹没。当时我的两个哥哥均在外地学裁缝,家里只有姆妈和我蹲在楼上避水灾,一间被洪水冲刷的土墙房屋倒塌了,姆妈抱着我被围困在楼后端的横梁上,生命危在旦夕,撑竹排的刘新莲亲家赶到现场。将我母子救出,并安居其家,救命之恩终生不忘。

灾后,孤儿寡母面临着:一、无处栖身;二、纺织工具毁坏;三、吾大哥已派入壮丁名单;四、遭受欺凌及打骂;五、生活无着落等特大困境。孤儿寡母毅然踏上了流离失所的迷茫之路。于1945年的夏天,奔投湾里村娘家安顿下来。姆妈便开始煎糯米丸子及油饼,在附近走村串户出卖,兑换谷米苦煎之刻。1945年8月初,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部入侵新余县辖区时。实行屠杀平民,烧毁民宅,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持续有一星期的浩劫。期间寄住在湾里村的孤儿寡母为逃避杀戮,与湾里村、横板桥村难民,彻夜拼命逃到洞头村的山沟里躲避。我记得晚上,我们十多个儿童挤在一床篾晒垫里睡觉。起来小便时,不知被谁将我绊倒跌落,坠在一米多深的阶檐下的乱石中,我的鬓角外伤深达颅骨,血流如注,后溃烂半年之久,至今伤疤仍有三公分,见证日本侵华的铁证。

1946年春,吾大哥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一直在峡江县的山沟里学裁缝。姆妈带着吾二哥福茂及我,孤儿寡母漂泊到新余火车站的贯早村,寄住在孤寡的姑婆家求生,心灵凄楚,饱经磨难的姆妈,强忍小脚残疾的困难,便在新余火车站挑担流动卖盖饭,做小本生意。姆妈每天傍晚必须配好饭菜、饮料,翌日凌晨三四点钟起床,煮好饭弄好菜,天亮赶到火车站卖盖饭。若生意不好,一直熬到天黑。馊了的饭菜倒掉至少要亏掉几天的本钱。姆妈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经受风霜腐蚀,酷暑折痕的苦难。我和二哥福茂两孤儿提壶在火车站卖开水,拎竹篮捡火车头筛出的渣煤煮饭菜烧开水。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不堪言。

1949年初,孤儿寡母在新余火车站已漂泊三年多,生活仍然非常窘迫,姆妈为了不让其的孤儿福茂流浪。长大有门手艺端饭碗,便决定学理发。经亲戚介绍,当年初春,姆妈强忍小脚跋涉的困难,带着孤儿福茂及我同行,徒步几十里山路,上门到良山镇白沙村委背陂村的刘德盛师傅家,登门拜师学剃头手艺。刘师傅承诺包吃包住,接受孤儿福茂为徒弟,学期三年出师;其二,拎理发箱跟师傅下乡,到有商约山区各村的农户家,上门为男士每月剃二次头;其三,空余时间学磨理发工具,做家务,上山砍柴及干农活。姆妈安置孤儿福茂学徒后,非常内疚及惦记,每年做好衣服。带我同行探望孤儿福茂。

1949年夏天,善良的姆妈遇到丧父,母亲改嫁被遗弃的10岁孤女童胡兰英非常怜惜。姆妈不顾守寡十年,抚养仨孤儿影自怜其的艰辛,窘迫拮据的家庭处身,毅然将胡兰英予以收养。并对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同时,言传身教,传授纺织,做鞋手艺,以及立身处世的家教。

1949年7月11日左右傍晚,我和姆妈从火车站回贯早村,横跨铁路道口时,目睹国民党伪军逃跑恐惧的一幕,攀爬在火车头厢上的伪兵,数十伪兵被挤得坠落,死伤哭啼声非常吓人。当天晚上,我们在贯早村听到阵阵爆炸声,伪军将新余火车站的通济铁路桥梁,及县城云津袁河浮桥等设施予以炸毁。不知情的孤儿寡母,及贯早村的平民彻夜不眠,逃到现在的抱石公园山上躲兵戮。翌日白天,得知解放军入城。宣布新余县解放,动员平民回家。同年7月25日,新余县召开庆祝大会,姆妈得知共产党拯救广大劳苦大众的喜讯后,便决定回返家乡,告别逃奔流落在新余火车站求生的煎熬,于1950年初,孤儿寡母启程,从县城云津浮桥码头,脚踩架设在袁河的临时竹排过河,回到阔别的邵家村。

怀念姆妈  牢记党恩

1950年初春,孤儿寡母回乡后,暂住在堂六祖父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姆妈加入了农会组织,大哥鸿茂加入了民兵组织,我也加入了儿童团(二哥福茂在外学理发)全家积极参加政府肃清反革命分子的群众运动;同时,配合政府组织人员普查,丈量农户的土地面积,房屋登记工作。我家贫农属无房户。在土地改革中,我家分得刘家村地主的土地三亩多,分得邵家村地主的一间半房屋。从此我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孤儿寡母翻身做了主人。

1950年下半年,姆妈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支持长子鸿茂报效祖国,参军入朝作战。吾大哥鸿茂入朝后,任志愿军某部卫生员,在前线救护伤员,荣立三等功。因身遭美帝主义细菌战的毒害,其肺部感染为肺结核疾病。于1955年回国治疗未愈,被分配在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任施工队医生。后因肺病复发,于1969年夏天离世。

1949年初,姆妈关爱患难与共孤儿福茂的前程,高瞻远瞩抉择学理发手艺。为儿福茂人生成长奠定了基石。在新余县理发工作期间,其儿的技艺成为新余地区有名望精湛理发师。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不但入了党,而且被提拔为新余县理发社主任。

姆妈为福茂儿与收养的胡兰英成家立业后,自苦相伴,操劳家务。泡茶煮饭,洗浆缝补,纺织做鞋,勤俭治家,同甘共苦,帮儿媳带大三男三女六个儿女。同时,一帮大儿媳及小儿媳共带大七个儿女,姆妈无私付出,相依为命不言愁。

1941年2月26日,姆妈丧夫仍处于哀痛忧伤中,生下遗腹子的我。姆妈在举步维艰的苦难中,没有选择改嫁抛弃我,而是坚定不离不弃仨孤儿。在饥荒中背井离乡,乞讨一口饭先喂我,乞讨一口米汤先给我喝。解放后,共产党,毛主席拯救了我及我的家人。我10岁读小学,毕业后我稽征过公粮,在村里当过扫盲夜校老师,种过田。1958年考入共大读书,1961年被选入新余市税务局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在蒋介石反攻大陆期间,带头积极参军,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及团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退伍复职,先后在税务、银行任保卫干部。1979年调入法院工作,成为一名法官。工作期间,我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省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一次。同时我刻苦学习法律知识,取得法律大专文凭。工作之余积极撰写调研文章,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曾荣获新余市中级法院论文三等奖,我撰写的“窃取保卫科扣押自己的物品应如何定性?”一文,2001年2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出版社选录,“人民检察院控案例定性研究”第一卷,第116页至119页,公开全国发行。2002年退休后,我积极参加《中华邵氏统谱》编写工作,我撰写的“永恒的丰碑”录入中华邵氏统谱。201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撰写了“回眸法院70年的变迁历程”一文,发表在百度APP网上。我退休不退志,作为一个53年的老党员。更应该牢记党恩,永不忘旧社会的苦,珍惜今日的甜。

今年是姆妈飘逝25周年110生辰之年,也是我耄耋残烛之年。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我更加怀念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母亲童年裹脚人身摧残;少年逼嫁人生磨难;青年守寡,宿命坎坷。姆妈前半生担负着巨大的痛苦,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遭受着白眼的迫害,咽下着无数的泪水。若没有母亲巨大的付出;没有母亲巨大的牺牲;没有母亲巨大的母爱。就没有儿女的今天,我要牢记母亲的生养之恩。更要牢记共产党的救命之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我们更要牢记自己的家史,个人成长史。就必须忆苦思甜,不知旧社会我家孤儿寡母苦难的家史,怎知和珍惜现在的甜。我们常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爷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伟大领袖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抛头颅,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浴血奋斗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祖国来之不易啊!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习近平主席周围。筑牢信仰之基石,警示自己及家人,要牢记党恩,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为党徽争光,为党旗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