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我国自古以来就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为传统美德,故“远亲不如近邻”成为美谈,“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传为佳话。邻里之间,日常生活难免因各种原因引发纠纷。近日,渝水法院便接到一起电工厂社区某小区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该院立案庭收到原告诉讼材料后,立即开展诉前多元化解,将该案委派至电工厂社区“何俐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调解,经过法官与社区共同多番努力,邻里之间握手言和。
耐心——法官接力,多次上门
4月25日,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值班法官何俐接到案件材料后,立即开展工作,联系当事人,到家中查看现场,了解原告诉求和双方争议焦点,在社区、派出所全面了解事情前后经过,寻找问题解决突破口。在掌握案情基础上,何俐联系双方当事人到社区开展调解,但是被告情绪激动,对调解工作不理解,并不配合调解,经过一天的努力,仍然无法让双方面对面。第二天下午,立案庭庭长鄢平花邀请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再次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双方当事人住处,查看房屋漏水情况,分析漏水原因,耐心解释法院调解工作的益处,与双方当事人耐心细致沟通,但双方仍各执已见。其后,在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的值班法官每次值班都会与社区沟通了解进展情况。
暖心——社区参与,情理交融
因双方曾因漏水纠纷处理过程中引发了其他纠纷,双方矛盾尖锐,一时调解未果,但何俐耐心细致的工作还是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睦的邻里关系,是群众幸福生活、社区和谐的重要基础。调解费时费力,但是为了修复双方的关系,避免后期因鉴定、应诉等增加时间和经济成本,引发双方矛盾激化,法官仍然没有放弃。电工厂社区的书记、综治网格员、志愿者等人一同积极参与调解,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双方协商,原告主动向法院立案庭表示希望暂缓立案。
爱心——倾力解纷,案结人和
一周后,何俐法官接到被告的电话,主动提出自己找了一位建筑业专业人士再上原告家去查看漏水点,并要求法院和社区参与。同时社区也帮忙找到一位建筑师傅,确定了原告房屋漏水乃楼上住户装修时不慎损坏水管所致。为促成双方和解,何俐帮助拿来“堵漏王”,由建筑师傅把房屋漏点修复。双方当事人被何俐暖心的举动打动,吴某和敖某达成和解。吴某当即在社区写下撤诉申请书,申请撤诉。自此,一桩邻里纠纷得到 “和平解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