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开展金融审判、诉源治理等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征求到的相关意见建议,4月22-23日,新余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嘉金带领考察组一行5人,先后到北京金融法院、北京朝阳区法院、北京海淀区法院考察学习金融审判、诉源治理、繁简分流改革、“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审判管理等工作,深入了解三家法院法官人员构成、收结案数量及机构设置,实地感受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活力创新的工作理念,观摩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如何深度服务法院审判工作全流程。
三家法院在金融审判、诉源治理、繁简分流改革、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北京金融法院以“智慧大脑”强化数据整合,打造中小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建成信息管理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打通数据连接屏障,在平台中嵌入北京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设置“冒烟指数”,采集多维度信息智能分析企业债务风险程度,帮助法官完善审理方案;设立5G融法庭,集成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优势,利用“左看右写”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诉讼场景的融合。北京朝阳区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有特色,人员分工、转案消化机制有创新,持续调整、优化特邀调解员队伍,推动党建工作与诉源治理深度融合。北京海淀区法院因案制宜,细化专业审判,打造专业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团队管理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所处中关村技术优势自主开发小程序,广泛适用电子送达,致力优化诉讼环境,提高审判效率。
下一步,新余法院将在总结学习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探索金融法庭的建设,强化辖区法院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对接,助力金融机构提升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二是加大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积极引入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第三方调解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使诉前调解与速裁团队深度融合,形成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合力;三是持续在社区e法通工作上发力,强化诉源治理,以法官诉源治理工作室为平台,加强社区普法宣传,提高社区法官纠纷化解能力,适时开展巡回审判,真正达到审理一个案件,化解一批矛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