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切实体现“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分宜县法院立案庭的法官们于近日,对一起赡养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案后回访,以进一步巩固纠纷化解成效。
年逾八旬的钟某育有四个儿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居住,因腿脚不便导致不能完全自理,又因患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其自身收入远不能满足日常开销。如何解决自身养老及治疗的现实问题,钟某与儿女们之间发生了争议,虽经社区多次组织协商,但均未达到一致意见。2020年9月,钟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儿女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
分宜县法院受理该案后,考虑到此类案件系家庭纠纷的特殊性,即时启动了调解程序,以期能够从实质层面化解纠纷,切实解决好钟某的养老等问题。为此,承办案件的立案庭法官们不辞辛苦,多次上门与钟某的儿女进行座谈,通过明法析理开展思想工作,最终促成案件当事人达到一致意见,钟某通过入住养老院的方式,解决其日常起居问题,其儿女共同承担相关费用开销并定期探望,医疗费用则视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担。
虽然案件办结了,但承办此案的法官仍时刻与老人家保持着联系,以便能够及时跟进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了解到钟某近期曾因住院,产生实际费用未能完全解决的情况后,法官们与省电视台《金牌调解》栏目调解员宗月英一道,来到了钟某所居住的养老院,开展了一次专门的案后回访。
“感谢你们来看我,现在住养老院里,不仅生活有了照顾,而且有人陪着聊天,不像以前那么孤单了,”看到分宜县法院的法官,老人家显得很高兴,“因为前段时间住院,相关费用按照协议应当由几个儿女分担,希望法官能够安排落实一下。”听闻此事,法官们分别与老人家的几个儿女取得了联系,并在调解员的参与下,及时将此事解决到位。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关键在于态度,能否发自内心、竭心尽力。法律的强制力只能约束人的行为举止,但若论维系家庭和睦还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亲情。通过办案与回访,纠纷能够得以解决,也希望法官们的认真付出,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注入更多的法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