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就能看到简细平已经早早起床推着垃圾车打扫卫生的情景。难以想象,眼前这个如此勤快的后生,一年前却还是村民口中出了名好吃懒做的“懒汉”,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务农嫌受累,安排公益扶贫岗位又觉得被人管教受委屈,总而言之干不了活,整天待在家里“等靠要”。
简细平夫妻俩因患有精神疾病,在2017年被纳入鹄山镇桐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属因残致贫低保户,和父母一起生活,靠父母帮忙照顾。
扶贫先要扶志,脱贫先要立勤。扶贫不是养懒汉,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转变他“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懒惰消极的思想观念。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作为简细平的帮扶干部,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建荣经常上门走访,从精神扶贫入手,耐心开导做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励他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生活上关心,为他捐赠御寒衣物、节假日慰问等;同时因户施策,为他制定脱贫措施,激发他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帮扶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帮助下,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简细平思想上终于有了变化,渐渐地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勤快了。他接受了村委为他安排的保洁员工作,每天早起打扫村庄卫生,偶尔还在扶贫产业基地做些零工,不仅收入增加了,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看到这巨大的变化,他的家人更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十分欣慰。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就业就是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自区法院开展脱贫攻坚挂点帮扶工作以来,该院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