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渝水区法院推进多元解纷成效显著
作者:刘思彦  发布时间:2020-07-27 16:09:47 打印 字号: | |

作为年收案数、人均办案数长期排在全省前三名的基层法院,新余市渝水区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同时,推动形成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增强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精准性、协同性、实效性,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案件增量下降39.1%,2020年上半年同比收案减少409件,多元解纷特色做法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充分肯定。

一是关口前移,建立机制。渝水区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建立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先后与新余医调委交警支队城管局、各乡镇(街道办)等行政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矛盾。例如,与新余市委政法委、卫计委、医院对接,组建新余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所有医疗损害纠纷在法院立案前统一由市医调委进行诉前调解。2019年至2020年6月底,市医调委受理案件104件,成功调解99件,将绝大多数医疗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

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紧紧依靠地方党委的坚强领导开展工作,将各类社会资源纳入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之中,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纠纷解决互动机制。今年初,财政部门批复同意法院关于多元化解经费的申请,落实专项经费15万元,强化了财政保障。渝水区法院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益家和”婚姻调解驿站,由专业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及婚姻家庭调解师等“四师”专业人员长期驻站,接受婚姻案件的委派和委托调解,开展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工作。今年上半年,婚姻调解驿站接收案件120件,调解成功23件,为婚姻纠纷的顺利解决开辟了新路径。吸收5名有社区服务工作经验和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民陪审员组建调解室,负责物业纠纷诉前调解,今年上半年,移交物业纠纷案件261件,调解成功102件,调解成功率达39%。

三是形式多样,司法便民。渝水区法院加大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十项诉讼服务便民举措,通过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开通预约保全、做好跨域立案和网上立案等,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今年上半年,依托江西法院收转发系统和移动微法院,上诉案件393件全部实现跨域立案,一审民商事跨域立案19件,网上立案近500件。完善“分调裁审”机制,设立程序分流员负责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对当事人到诉讼服务中心申请立案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倡议和诉讼指导,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对于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由分流员及时将案件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自动分流至调解团队进行调解。设置“法官直通车”,方便群众联系法官。畅通12368热线问题回复机制,指派专人负责热线工单的创建,分派给法官限时回复并跟踪处理进度。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