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3年考入分宜县人民法院,先后在中心法庭、研究室、办公室及刑事庭等部门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现任刑事庭副庭长、法官助理。他2014年进入刑事庭从事刑事审判工作,至今共审理或辅助审理刑事案件530件。2017年因司法改革转任法官助理,身份的转化并未改变他心中司法为民的理念,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砥砺前行、披荆斩棘,先后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全市法院优秀工作人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信念坚定、业务精湛
肖力同志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他自觉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他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勤学好问,虚心向老法官学习,边干边学。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位能够适应各个工作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他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和论文、案例,多次被报刊、学术期刊刊用。
二、勇挑重担、恪尽职守
肖力同志作为刑事庭的一名法官助理,不仅要协助法官草拟判决书,还要负责全庭内勤的各类大小事务性工作,他常常以“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全力投入审判辅助工作中。特别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期间,他还是该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联络员,不仅要辅助办理涉黑涉恶案件,还兼顾着本院专项斗争工作的几乎所有事务性工作。为此他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将案件依收案时间先后排列,定出时间表,按计划审结。他白天抓紧时间统计数据,整理台账,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草拟法律文书、阅卷。他相继参与审理了钟某等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陈某等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涉黑涉恶案件,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2019年4月,中央督导组对江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督导,各种活动要求的汇报、总结、报告等材料不但要及时上报,而且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做好迎检工作,他进入了高要求、高节奏、高强度的状态,为此他连续七天在单位随时待命,加班熬夜整理台账、统计数据、写材料,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迎检任务。
三、勇于担当、心装百姓
在基层法院,很多案件并不是仅仅做到公正判决就能化解矛盾的。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他总是认真聆听被害人的倾诉,潜心研究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心理,先后制止了多起涉诉信访事件发生。有一起交通肇事案,由于货车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对向车道的一辆轿车损毁,轿车上的两人死亡。轿车上的两名被害人系翁媳关系,被害人家属面对一家两代人的生死离别,无比伤心,情绪也非常的激动,多次到上级部门信访,案件到了法院后,他们又多次到法院,要求法院给他们一个说法。由于本案涉及车辆保险、工伤、婚姻、赡养等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如果轻易下判,被害人家属要想得到足额的赔偿将非常困难。为此他耐心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取得了当事人的信任,进而召集多方当事人进行了数次调解,调解中将被害人的损失及法律依据、标准向当事人讲解清楚,使当事人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最终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家属得到了180万元的赔偿,取得了最佳的社会效果。
四、孝善持家、不畏艰辛
在生活中,他是家中的独子,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经常加班加点,加之家在新余,年幼的孩子无法照顾周全。为了照顾家庭,他奔波于新余和分宜两地,每天早上6点半从家里出发,晚上近七点才能到家。回到家中,看到一家五口在等着他共进晚餐,让他深感愧疚。每每孩子感冒发烧,而他人又在分宜爱莫能助,这让他无比牵挂。特别是在他二孩出生的当日,一家人还沉醉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时,他的父亲突发脑梗晕了过去,他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边在医院照顾抢救的父亲,一面还要照看刚出生的孩子和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在两家医院来回奔波,本就消瘦的他更加消瘦了。但他知道,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家耽误工作,在安置好家庭后,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无怨无悔。
踏踏实实,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烦琐的事务中凸现默默奉献的无私品格。就是这样的肖力,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屈不挠的追逐着自己的法律梦,在司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