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加班小记
作者:渝水区法院 王臻  发布时间:2018-11-23 17:14:02 打印 字号: | |
  在法院,有人拿加班当一种习惯。

  比如下班前,执行局的人总会在微信群里和食堂师傅打好招呼,今天晚上有几个人在院里吃饭、加班,对此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总能在法院背面看见二、三楼闪着的几处灯光,给人以明亮、踏实的感觉。

  又如我平时见到的,下村庭的管庭长经常在午饭后回到办公室写裁判文书,这习惯估计是在法院多年的工作中,为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自然形成的吧。

  今年年底,庭里结案的压力陡然增加,所以一周五天,也难免要抽出几个晚上加一加班。每每收工回家的时候,走在走廊上还能看到一些亮着灯的办公室,让人不由感叹:彼此彼此啊。

  其实,加班也是一种心境。

  法院的工作很多、很细,从开庭到保全,从打材料到接待当事人,总觉得上下午时间过得飞快,要做的事情却层出不穷。平均十分钟一个的电话,不停地将手中的工作打断。有时候到了下班的时候,却发觉忙了一天,反而留下个千头万绪的乱摊子。要等明天来处理吗?不,还是加班吧。

  夜晚很安静。开灯,泡杯热水,再打开电脑,接下来就是专心处理业务的最好时候。不会有人来拜访,也不会被电话所打断,只要有条不紊地,把白天来不及处理的事情一一处理即可。累了,可以在办公室和走廊之间挪动挪动,也可以靠着窗户,看看远处城南星星点点的灯光。临走时,整理一下整晚的工作成果,心里多少也会泛起些舒适感的。

  可在我看来,加班更是一种责任。

  进法院工作以来,亲身经历了每年的案件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案件系统里逐年递增的数字报表,还有桌案上仿佛会不断长高的案卷堆,可说是当前干警们忙碌程度的真实写照了。然而,这是不能回避的。因为每一宗的案卷,无不关联着眼前这个纷繁闹市中一缕失衡的社会关系,需要我们用法律去引导、调协、裁断,从每个细小处去维护整个大局的正常运行。这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既然是不能回避,那么忙不过来的时候,加班吧。

  上周的某天晚上,我正打算回家的时候,在地下车库里看见良山庭的李庭长带着几个当事人匆匆而过。后来听说,他们是去审判庭开庭的,因为有个外地的当事人在赶过来时耽搁了,下班前到不了,所以就协调到晚上开庭了。嗯,加班开庭,的确少见。

  不过,这更加使人确信了——加班,就是一种责任。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