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深度、温度
--渝水法院执行“歼灭战”纪实
作者:渝水区法院 陈宝亚 发布时间:2018-07-19 17:04:5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今年6月以来,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努力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积极开展攻坚执行“歼灭战”,通过“五个一批”,即强制执行一批、集中推送一批、执转破一批、司法救助一批、协调处理一批,不断加大执行力度,让执行在措施上有强度、在效果上有深度,在情感上有温度,扩大群众对执行的感知和认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执行强度 深夜突袭被拘
被执行人艾某欠申请人借款120600元,法院判决生效后,艾某一直未履行,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执行人员对艾某的财产进行了调查,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艾某故意规避执行。2018年4月,执行人员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找到艾某,艾某当面向申请人作出还款计划,取得的申请人的谅解;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艾某却未履行。2018年7月11日晚,执行人员果断出击,出动警力对艾某居住地进行“突袭”,依法对其拘留15日。
渝水法院突出执行的强制性与实效性,在“查人找物”上注重网络查控与传统查控相结合,充分利用拘传、拘留、罚款、扣押、拍卖等各种强制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强制执行措施的运用,即可以快速处理变现执行资产,提升执行到位率,又能促进被执行人打消规避执行的心理,主动履行义务 。今年以来,该院共拘传被执行人260余人次,拘留70余人次,查封、冻结、扣押帐户、房屋、车辆、设备等执行财产1000余处,拍卖资产120余处,执行到位标的2.3亿元。
执行深度 和谐腾房双赢
7月12日上午,渝水法院集结10余名执行干警前往一小区,在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对一起民间借贷、抵押合同纠纷案进行强制腾房。在执行现场,考虑房屋抵债价格偏低、家中有多个老人等实情,执行法官没有立即强制腾房,而是做双方的和解工作,最后双方一致同意被执行人自动腾房、卖房款抵消全部债务,避免了强制腾房可能出现的对双方都不利的后果。
为追求办案的最佳效果,渝水法院在执行中针对每个案件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执行策略,注重执行和解的运用,通过细致的思想化解、法制宣传、说服教育等工作,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取得了双赢的法律效果。今年以来,该院已有300余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或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结案。
执行温度 司法救助暖心
2016年4月,被执行人钟某驾驶无牌三轮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申请人受伤,经法院判决赔偿15.7万余元。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申请人为伤残九级,无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贫困,且属低保户;而被执行人钟某年过七旬,无固定收入,无财产可供执行。针对该案情况,渝水区法院启动执行救助,争取上级部门救助金50000元,解了申请人的燃眉之急。
为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渝水法院全方位做好司法救助,通过及时的救助为申请人在生活、医疗等方面提供基本的保障,让执行有温度、有温情。该院出台《司法救助工作实施办法》,通过向民政、信访、政法委等单位推送救助案件信息,与保险公司开展救助保险、诉讼保全保险救助等方式,扩大执行救助覆盖面,加大对“执行不能”案件中生活困难当事人的救助力度。近三年来,该院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并发放司法救助金200余万元,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