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法院:提速增效打造司法高铁“复兴号”
作者:渝水区法院 李建荣 黄卫 发布时间:2018-07-12 16:10:0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收案1849件,结案1445件,人均结案361.25件,最高结案526件,平均审执天数57.7天,这一串数字是渝水区法院速裁团队4名员额法官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在团队专业化基础上再行提速,打造司法高铁“复兴号”。那么这“复兴号”是如何打造的呢?这得益于该院进行的“分调裁”机制改革。
机制改革,向改革要力
渝水区法院作为市区的唯一基层法院,案件数量一直呈高位运行状态,2016年新收各类案件就已突破1万件,近几年每年未结案件也都在3500件以上,案多人少矛盾成为该院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何依法高效审理民商事案件,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该院首先想到的是自我改革,努力实行“分调裁”机制改革,并改革立案模式,将大立案模式转变为小立案模式,由员额法官自己排期开庭,极大压缩了审理周期,向改革要力,全面提速增效。
“分调裁”机制即繁简分流及调解速裁机制,是指案件立案时,符合调解案件范围的,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分流进入先行调解程序;符合简单案件范围的,进入速裁团队审理,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也正是通过改革才有了开篇的成绩单。
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完善诉前调解和多元化解机制,将纠纷解决在诉前和庭外。
团队重组,让队伍发力
改革虽然让该院找到了突破口,但这个口子谁去突、如何突?该院仅仅抓住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契机,在该院除成立了6个专业审判团队外,另专门挑选精干力量成立速裁团队,作为改革的冲锋员。该院在速裁团队配备四名员额法官、四名法官助理、四名书记员,较其他审判团队提前实现人员配备1:1:1,速裁团队挂靠立案庭,由立案庭庭长担任负责人,对所有人员统筹调配,集中力量快速办理案件。
速裁团队自2017年5月份成立以来(截止2018年6月30日),共收案3125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35.92%,审结3093件,人均结案773.25件,胡春华法官结案更是达到1105件,平均审理天数62.4天,与全院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19.69天相比减少57.29天,初步实现了“少量法官办理大量案件”和“简案快审”的目标。
为进一步加大案件速裁力度,自今年7月1日起,该院在速裁团队配备了八名员额法官、八名法官助理、十二名书记员,让速裁团队更好发力。
改革创新,问创新借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法院来说,创新是法院发展的生命力,为进一步提速增效,该院积极改革创新,想尽一切办法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员额法官担任专职程序分流员,专门负责案件繁简分流;设立代表、委员、律师和陪审员志愿者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委托调解等,进行诉前分流;引进多元化调解信息软件,提高对诉前调解案件的规范管理和效率;指导银行规范放贷,确认送达地址,尝试组建社区干部协助送达网格,解决送达难;坚持法官助理调解,对于能够调解或者当事人双方有调解意愿的速裁案件,均由法官助理先行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由法官助理制作民事调解书;探索示范性诉讼,对物业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系列性、集团性诉讼,精选个案先行审理,形成判例或调解方案后,带动群体性案件批量解决。或者采取“门诊式”方式,集中开庭,集中宣判;召开庭前会议,固定无争议事实,加快庭审速度;简化裁判文书样式,使用令状式、要素式裁判文书。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渝水区法院提速增效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