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途悠悠 前程何期
——五十五岁生日感怀
作者:邓尧昌 发布时间:2018-04-16 11:53:07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2月29日、3月24日、3月30日,看似不同的三个日子,于我,却有同一个意义:生日。我就投过一次胎,却说有三个不同的生日,此言不释,意难会也!
是的,我是55年前的2月29日脱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里说的是农历,也就是通常说的阴历,而日历上是永远没有公历也即阳历的这个日期的。
打从高中毕业,我对自己庆生就一直淡然。小时候,在那个缺肉少米的年代,母亲给我做碗鸡蛋面,算是庆贺生日,这其实是有丁点奢侈了。以后在外读书和工作,多年以来,就不作信这个日子了,但去年这一天,刚好回到母亲身边,她老人家依旧做一碗生日面,但鸡蛋是满满的三个,而且是用柴火灶弄的,仍是那个小时候的味道,香喷喷的。看到我爽爽的吃完,母亲却是会心地笑了,似乎她也得到了一种满足。我虽然不会每年都刻意去庆贺自己的生日,但我的车牌号则是刻意用了这个日子,算是一种铭记吧。
很多年以前,我从不曾翻万年历,那时其实也不易找到,后来出于好奇,想知道自己63年出生的阳历那天到底对应什么日子,于是就找来万年历翻翻,才知道是3月24日,为了记住这一天,我于是用作邮厢账号了,这当然是三十几岁以后的事了。
至于3月30日这个生日,则是我“杜撰”出来的。大概三十多年前,应当是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快要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了,需要填报出生年月日,虽然不知道自己阳历生日,但据此推算应是三月份无疑,心想30日这天总该有的吧,于是就自作主张择定月末的30日,因为成了身份证号码的一部分,阴差阳错地就成了我的“法定”生日,后来偶尔购物或接受服务留下身份信息,也会在这天收到不少商家的生日贺庆短信,令人啼笑皆非。
生日年年过,但一向对此淡然的我却很少去庆贺这个日子。在家人的关爱和家乡的习惯中,人的一生通常会在周岁、十岁、二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或七十和八十岁这样的日子特别地庆贺一番,但对我而言,就只特别记得十周岁和五十周岁。十周岁那年,我是十分清楚的记得父母隆重地给我做了一个生日酒,邀来亲戚做了满满的的一桌酒菜。那天,外公特别地给我扯了几尺登心绒布做衣服,以后让我美美地穿上了几年。姑姑死的早,姑父家里生活就一直比较贫苦的,在我两个刚刚成年的表姐操持下,用上她们的灵心巧手做了两双好看又耐用的布鞋送给我,也是很珍贵的,当然,父母事先给我做了一件的确凉上衣和一条卡其布裤子,那年月,除了过春节,还能穿上新衣服,别提有多高兴了。生日那天,我不必害怕因什么小淘气而被父母打骂和受气,也不用担心被大人喝斥着去做自己不愿做的家务事,总之,那是最受宠的一天,父母图个喜气,我则快乐的象个骄傲的小皇帝似的。以后则是五年前的五十周岁那天,在妻子的支持下,一起选购了一辆心爱的小车,作为生日礼物,携妻提车那天,想到就要取消公车,自己终于算有车一族了,以后可以自由自主地开着,心里那个:美美的。
其实,在亲人中,于我的生日记得最牢并且年年送给贺礼的就是岳母了。和妻子结婚近三十年,每次快到生日的头几天,她总是第一个提醒并塞给我礼金,几乎从未间断,从最初的十几二十,到以后的几十几百元,我受之难却。都说萍乡人的礼信长,这点我是真切地领受过的,而且她对每个晚辈都这样。很多年以来,哪怕是小生日,我都屡屡见证过萍乡的那些亲戚,不远百里,带着一份浓浓的亲情前来新余给岳父岳母二老送礼庆生。回想过往的年月,月收入从当初的几十到后来的数百,直至现在才数千的,礼金的变化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但亲情爱意恒在,直暖心头。
回望岁月,从童年、少年、青壮年,感慨人生总算是幸运的,出生63年,想想那时刚刚避开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76年读初中,又刚粉碎“四人帮”,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初中毕业时,县重点中学开始兴办,有幸第一批考入,得到相对好的师资环境的教育,后又应届上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来到大上海读书,国家还包分配,学的是法律,做的是法官,一直在法院呆着,虽然经历简单,但大半辈子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职业,那么钟情而专一,以致自己都觉得有些惑然。虽然无甚大的成就,但也做了力所能及的服务人民的事情,问心无愧,对得起胸前的天平。
岁月如歌,人生几何?转眼五十五年过去,今天又到农历2月29日,正是我的生日。年龄转到这个门槛,已至人生的顶峰了,如果说刚刚度过的是壮年,从此,我将向老年奔去,顿时许多感慨。往途悠悠,前程何期?
再为党和人民工作,可期的大概就只有五年的光景了,这是必须倍加珍惜的,不必再去贪图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少些非份之想。守本分,做实事,致公义,护天平,这是职责所在。当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家庭幸福,平实过好每一天,这是又一种期盼。
我的这个生日是和朋友在一起度过,交往了三十多年的几家人,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相约来到一百余公里外的生态小县一一铜鼓温泉小镇,呼吸清新的空气,踏访农家乐,泡泡温泉,逛逛田园,亲近大自然,感受长寿之乡的风貌,别有一番情趣。虽然不是刻意的安排,但在朋友们的欢乐声中庆生,是我过的特别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即便奔六而去,那怕老之将至,也是可以规划未来生活的。有时,和那些退休的同事、亲朋相聚共叙,其实也会羡慕他们的安闲无拘的退休生活,因为职场中的压力,由此带来的苦闷和烦躁,令人心怀另外的向往。比如退休后,如何去周游世界;如何与一群好朋友相依相伴,抱团养老;或是回到儿时的故乡,择一方小地,建一栋小屋,置一个小院,养花种菜,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又或想到与老伴一起含饴弄孙,携手过着恬静、平和的生活,新的憧憬随之油然而生。
生活毕竟是美好的,我们有幸身处在一个伟大时代,参与并见证社会的文明进步。未来是可期的,有幸分享国家的发展成果,因为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做好现在,无怨无悔,放眼未来,仍须奋斗,扛起自己责任,紧跟党走,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前景无限,国家强盛的中国梦,定当实现! 我们的日子,还会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