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插上“隐形的翅膀”
渝水法院提升信息化助力执行质效纪实
作者:渝水区法院 陈宝亚  发布时间:2017-08-18 08:37:42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为加强执行力度,新余市渝水区法院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提升执行质效、促进执行规范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推动解决执行难取得明显进展。2017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430件,结案2071件,收结案比达85.2%。2017年5月,该院在全省法院执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网络查控:省力又给力

  “以前办一件案件要跑十来个银行,查封冻结扣划费时费力,现在有了查控系统就轻松了,鼠标一点,立马完成”,渝水法院执行局法官姜波告诉笔者,而实现这种变化,则得益于执行指挥平台和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等信息系统。

  近年来,渝水法院依靠信息网络建立审判执行平台、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证券、保险、车辆、房产、工商等系统建立网络查控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实时查控。该院还深化数据应用,建立司法网络拍卖系统、执行案款系统、掌上执行局等系统,实现执行与科技信息的完美结合,有效破解过去存在的查人难、找物难、变现难等问题。该院还借助执行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执行网上办案,规范信息录入,执行措施全部及时录入平台,系统自动生成执行日志,全程留痕,从而增加办案的透明度,促进了执行公开。

   “法媒银”:合力显威力

  赣州某建筑公司拖欠李某工程款28万元,经判决李某向渝水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渝水法院将该公司列入了失信“黑名单”。今年四月,该公司打算对一商品房项目进行招投标,却因有不良征信记录无法进行招投标。于是该公司主动打电话给执行法官希望和解,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并以和解方式结案,该公司也如愿“脱单”。

  渝水法院始终把解决执行难置于社会诚信建设、法治建设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通过“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运用,发挥人民法院、新闻媒体、银行金融机构三方各自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形成全社会围猎“失信”的强大合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体,有效地惩戒了被执行人。

  今年以来,该院共发布失信名单1994人次,在新余日报、新余发布、江西失信曝光平台、区文明办发布及推送失信被执行人210余人次,充分利用失信惩戒措施,倒逼多名“老赖”主动现身履行义务。

  综合治理:齐力再发力

  以信息化为推手,加强与社会各部门合作,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协助、法院主导、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综合治理破解执行难的工作格局,是渝水法院提升执行质效的一个重要“撬点”,通过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并通过综合治理、绩效考核、诚信建设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机制下,该院重视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切有成效的协助机制。被执行人李某向申请人傅某借款100万元做生意,判决后傅某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李某名下一辆皇冠牌桥车已被冻结。2017年6月9日上午9时,被执行人所有的车辆在经过赣闽高速交界时,被福建南平交巡警支队的自动扫描系统发现,交警将该车扣下,同时联系渝水法院执行局。渝水法院立即派人将车辆扣回,给该案执行出现转机。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