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一位“急性子”的法庭庭长
作者:县法院 黄婷  发布时间:2017-06-27 21:25:27 打印 字号: | |

个头中等,人在中年却两鬓斑白,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斯斯文文,不知情的人总会误以为他是一位老师,这就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但其实他是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杨桥法庭庭长姜志刚,一位普通的基层法院法官,一位“急性子”的法庭庭长。

“不能等,我们必须马上出发去张大爷家里。”接到当事人张大爷的电话已经是下午5:50分临近下班的时间点了,但这起赡养纠纷却一直牵动着姜庭长的心,在得知张大爷的两个儿子已经回到了村里,姜庭长立马叫上书记员驱车直奔张大爷所在的乡村。

张大爷有两个儿子,人都说“生儿养儿为防老”,希望老有所依,但张大爷的两个儿子却对年迈的老父不管不顾,成家后纷纷举家外出务工,让张大爷一个人住在村子偏僻的角落里。张大爷的老伴过世的早,一个人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不成想是这个下场,整日以泪洗面,于是一纸诉状将两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姜庭长受理此案后,通过村委打听到了张大爷两儿子的电话,多次与其联系,希望他们能尽好赡养义务,但电话里两儿子都在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谁都生怕自己吃亏了。这两天张大爷两个儿子刚好回来办事,本来完全可以等明天上班后在下乡去调解的,但“急性子”的姜庭长等不了,总想趁早化解好这起赡养纠纷。

车子行驶了50分钟后停在了张大爷所在的村委会门口,姜庭长立马下车一路小跑,直奔田埂边张大爷居住的土砖房。还未等张大爷开口说感激的话,姜庭长马上根据张大爷提供的线索跑去找正在吃晚饭的两被告,将他们一起劝到张大爷家中,开始了调解工作。兄弟俩都挺为法官这个点还来办案震惊,随后就开始相互指责,还数落老人的不是。姜庭长耐心听完兄弟俩的诉说后说道:“父母辛苦把我们拉扯大,尽到了他们的义务,现在该我们尽赡养义务了。我们都会有老的一天,谁都希望可以安享晚年,难道你们希望自己以后跟你们的父亲一个处境吗……”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姜庭长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去全解兄弟俩,为他们打开心结。晚上9:40分,兄弟俩已是热泪满面,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孝,双双请求张大爷的原谅,都争着将张大爷领回自己家中居住。就这样,一起赡养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去的路上,虽然姜庭长已是饥肠咕噜,但内心却无比满足。他经常对法庭的年轻干警说:“法庭工作直接面对着最基层的群众,也许你们会认为这些纠纷真的很小,很微不足道,但对于百姓来说却如同天塌下来一般。我们多做一点事,做事快一点,群众就能早点舒心、放心和安心。”

    在基层法院,他总是20多年如一日地为百姓的权益辛苦奔波,从来不顾是否是节假日,是否是下班时间,只要有任何一线机会,他都会乐此不疲地去化解纠纷。20多年里,他没有获得过很高级别的荣誉,也没有得过很多荣誉证书,但他总是为自己能快点找到案件线索、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快点让群众实现合法权益而无比满足。这就是这位“急性子”庭长的职业誓言。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