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简报
新余中院审判管理工作纪实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6-06-27 08:14:06 打印 字号: | |
  信息化助推审判管理高效运转,提升审判效率

新余中院以建设科技法庭和数字化审委会会议室为杠杆,撬动法院信息化建设,搭建审判高速公路。一是建设科技法庭。科技法庭具备数字多媒体集中控制、庭审同步录音录像、证据现场展示和自动记录等功能,信息技术人员利用声音追踪系统、远程提讯系统和内部局域网,可以实现对庭审画面的自动切换、庭审实况的远程观看和庭审实况的回放。2012年7月,新余中院率先在全省法院利用科技化法庭远程视频协助香港高等法院审理一起公司清盘案件, 2013年4月,新余中院在江西法院系统又首次采取网络与现场同步拍卖方式,对6套房屋进行了司法拍卖,当场成交3套,其中网络买家成交2套,充分发挥了网络拍卖平台便捷、高效的作用。二是建设数字化审委会会议室。2014年5月,新余中院将原有数字审委会升级成科技审委会。案件承办人通过内网将有关疑难案件提请上报审委会,经庭长、分管领导和院长在线审批,提交给其他审委会人员(提前)“会诊”,实现案件讨论、决议表决、笔录生成等均在系统中操作完成;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新余中院通过建设审判质量效率建设评估平台,可直接查询审结案件数、调解案件数、改判案件数、指定再审情况等。 三是建成远程视频提讯、接访系统。积极运用远程视频设备,服务审判中心工作。2014年4月14日,新余中院利用远程视频提讯系统,首次协助最高法院刑事审判法官仅用不到2小时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对案犯罗某某的提讯工作。2014年8月6日,省高院在该院远程视频会议室开展首次视频接访,两名信访者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与省高院信访办的法官进行了面对面地即时交流。远程视频提讯和接访充分彰显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的便利。四是开通网上诉讼服务平台。2014年8月,新余中院在全省率先开通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公众可以登陆平台查看法院信息、预约庭审旁听、查阅诉讼指南、了解诉讼风险、下载诉讼文书格式、查找裁判文书、查询执行信息和法律法规,在线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当事人可以登陆平台进行网上预约立案,并利用获得的专属查询代码实行证据交换、文书送达、递交材料、案件查询、缴费查询、预约查档等诉讼活动。

规范化保障审判管理规范运行,确保审判质量。

新余中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为审判管理建章立制,以保障审判管理规范运行,确保审判质量。为规范审判、完善审判管理工作,该院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县、区法院案件质量交叉评查方案》、《上网裁判文书质量评查工作方案》、《各业务部门办案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审(执)限管理和审(执)限预警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制度的暂行办法》、《关于开展全市法院庭审大练兵及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上网裁判文书质量评查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审(执)限管理和审(执)限预警的规定》等十余项审判管理制度,对文书上网、案件评查、审限预警、法官业绩考核等影响审判质量的各节点作出明确规定,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形成了事事有规则、件件有标准、人人有责任、时时有监督、环环有考核的综合性、立体化的司法管理体系。

动态化强化审判管理无缝监控,严密管理网络。

以审判全流程管理为主线,对立案、裁判、结案等三个“节点”进行严密控制,实现三点联控。在立案节点——所有诉讼案件全部由立案庭立案、登记、电脑录入;实行电脑随机分案,杜绝了人工随意分案中的预先指定承办人的现象,有利的遏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裁判节点——强化审限监督,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做好审限管理、审限预警的同时,要求各业务庭室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若存在变更、延长、中止、中断审限情况的,承办人必须说明原因并报请院长审批;通过审限跟踪,预警和督办,有效提高办案效率;在鉴定机构选择上,实行法院对外委托与当事人协商和随机指定相结合,在保证鉴定的质量的同时,又兼顾公平公正的透明原则。在结案节点——审管办负责对报结案件的内容和审批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全程把关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符合报结条件的案件,准予结案;对报批结案手续不全、信息输入遗漏、错误的,没有形成同步电子卷宗的,责令承办人补齐、纠正后再予批准结案。仅2015年,新余中院以法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对立案、分案、庭审、结案、归档等各重要节点实行严格的时限管理。全年通报临近审限案件4次49件;通报超审限案件4次105件,实现未结案件每案一督办,审判质效、发改指令再审案件每季度一通报,司法巡查每年度一巡查, 编制严密管理网络,实现对审判的动态化、全程化,无缝隙监控。

专业化确保审判管理精细科学,确保司法公正。

在新余市委、市编办的帮助支持下,2013年4月23日,新余中院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其它法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正式设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审判管理的机构人员到位,正式履行职责,确立审管办的机构职能,改变以往审判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带来的多头管理、管理脱节、信息分散的审判局面,实现审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促进公正高效、提升队伍素质和增强司法公信力的职能作用。通过成立审管办,配备精干力量,市法院将原来散落在审监庭、立案庭、研究室、政治部等业务部门的案件信息管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案件质量评估、审判绩效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审委会会务等职能统一整合,归口审管办管理,实现审判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审管办成立并运转两年来,通过四个狠抓,确保管理专业化、精细化,保障司法公正。一是狠抓决策管理,注重对审判工作的指导作用。承担审委会会务,强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指导职能。建立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审判形势,为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类型化案件审判质量评估机制,增强态势分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建议决策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是狠抓效率管理,注重对审判时限的有效监控,建立审限预警监控机制,确保均衡结案。审判管理系统设置审限监控关键节点,计算机实时监控。在法定审限内自动提示、预警显示、催办督办和逾期冻结。加强案件排期管理,提高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严格案件审限变更管理,确需延长、中止或扣减审限的,须由办案法官申请,庭长把关,院长审批。规范结案标准,严格结案管理,确保无违法超审限案件。三是狠抓质量管理,注重对审判质量的全面监控。建立和完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评定质量等次,界定差错案件,确定质量责任。采取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交叉评查等方式,重点对改判、发回重审、指令再审、进京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信访积案进行评查。四是狠抓过程管理,注重对司法行为的规范化监控。2013年以来,该院全面推行网上办公办案,实现了公文网上流转,案件材料网上录入。除涉密案件外,所有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过程形成的案件材料同步录入。建立重点案件监控机制,对重点案件以及合议庭、院庭长意见有重大分歧的疑难复杂案件,必须提请审委会讨论。

当事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是审判质效高效运行的风向标。2015年,在社会转型、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全市法院收案数和结案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市法院收案数首次突破万件,达12243件,市法院收案数首次突破千件。达1601件,同比上升74.02%。在受案数激增的情况下,新余中院积极向内挖潜,狠抓审判管理,案件质效呈现结案率、调撤率、执结率高,发改率低的“三高一低”喜人态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余中院沿着审判管理的高速公路一路奔驰,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坚守管理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严格标准,确保审判流水线出产的司法产品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守护司法公正,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最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