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洒满校园
——分宜县法院积极做好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关心关爱工作纪实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黄婷 发布时间:2016-07-28 17:24:43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新余法院网讯 近年来,分宜县法院在切实履行审判职能的同时,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法律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近三年来,该院共为辖区内10000余名师生开展各类法制课堂45次,打造校园模拟法庭13次,为231名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及孤儿送去12.4万元爱心帮扶物资,切实有效地服务辖区“法治校园”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快乐安全的校园学习和成长环境,所结对帮扶的三所中小学校至今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暴力事件。由于成绩明显,该院先后被团省委授予“青少年维权岗”,该院三位法制副校长也多次被省高院、市中院及团市委授予“全省优秀法官”、“全市优秀法官”、新余市“优秀法制副校长”等诸多荣誉称号。
每月法治讲堂,树立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通过法治讲堂的学习,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法律知识,也学会了一定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小学五年级的明明在听完法治课堂后,向法官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校园法律知识课堂,是未成年人接受法律知识、增强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为弥补教师本身法律知识的短板,让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该院积极为学校量身打造“每月法治讲堂”。该院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三位青年法官,每学期初都会参与校务会,并制定出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尤其是抓住新学期第一课、“六一”儿童节、暑假放假前、国际禁毒日及“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定期利用同学们下午活动的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法制教育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PPT,向其展示法律基础知识,用法律问答的形式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们学习法律、崇尚法律的热情。为教育学生高度警惕溺水事件,该院甚至在暑期组织法官进社区、进农村,向广大留守儿童宣传暑期私自游泳的各种危险,传授基本的自救和救人的正确方式方法,希望同学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学生模拟法庭,筑牢未成年人法律信仰
与法治讲堂相比,学生模拟法庭更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严。该院非常注重帮助学校积极打造学生模拟法庭建设,尤其是在县二小,每学期都必须精心组织小学生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教育活动,为小学生“私人订制”模拟法庭剧本,用浅显明白的法律用语,调动孩子们参与演绎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学习法律、热爱法律的热情,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法律信仰。每一次模拟法庭,不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法院审判庭内或者该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所有参演的学生都到位地演绎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获得了旁听师生及家长代表的一致好评。庭审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表示,本次模拟法庭加深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和正义。
模拟法庭开展后,县二小黄老师向该院法官反馈道:“不少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自从参演了模拟法庭后,再也没有违反过纪律,甚至还开始主动帮助他人,法制教育效果真的很明显。”
法制教育基地,实现法制教育稳固推进
该院在中小学生“法院开放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法制教育平台,于2016年6月,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创建了第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该院借助这一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知识教育,积极开拓新教育渠道,增添新的教育内容。该院也希望以此结合法院审判职能优势,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法律知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法律文化,以充分发挥好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更好地服务校园法治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片法治蓝天,
爱心帮扶机制,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官妈妈,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二年级学生媛媛在接过该院女法官送上的爱心物资后,表达了由衷地感激之情。
除了做好各类法制教育和司法服务工作外,该院还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走进学校、社区、农村及孤儿院,与困难青少年、留守学生建立“一对多”爱心帮扶机制,为其送去了急需的大米、食用油、牛奶及书包、文具、运动服等各类必需品,希望以此能帮助到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不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自强不息,努力成为国家栋梁。此外,该院还积极借助CCTV-2、江西电视台、新余市电视台等电视新闻媒体和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新余日报等报刊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法院网、江西政法网等各级媒体,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法治教育情况,共发表各类宣传稿件370余篇,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