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法院打好“四张牌”化解执行难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6-03-05 08:20:5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新余法院围绕“转变执行作风 规范执行行为”专项行动,打好联动、宣传、亲情、惩罚四张牌,全力打击逃避执行、抗拒执行、阻碍执行甚至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全市法院已将2451名、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被拉入黑名单后,促进了186起案件得以执结、或给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打好“联动牌”,外部联动。与检察院、公安局联合下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新余市人民检察院、新余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执行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及时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及时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及时审判,形成执行合力。内部联动。通过提级执行、县区交叉执行化解一批难啃的骨头案,切实化解执行难。
打好“宣传牌”,注重诉执宣传。庭审前告知双方当事人执行风险,案件作出判决后及进入执行程序后,对负有履行义务的被告当事人进行法律宣传,告知其拒绝执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和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开展专题宣传。组织宣传车辆,悬挂“严厉打击‘老赖’”、“拒执就是犯罪”、“限制‘老赖’高消费”以及“严厉打击拒执行为”等醒目标语,到主要街道、广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向市民分发载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彩页,并耐心讲解目前惩治失信被执行人拒执行为的相关规定,加强市民对拒执后果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唾弃拒执行为,支持打击拒执的良好氛围。
打好“亲情牌”,外围着手。从被执行人关系圈着手,注重做好被执行人家人、亲戚、同事、村镇领导的思想工作,发动他们和被执行人进行沟通交流,让其感受到来自生活周围的道德情感压力。内部施压。做好释法析理工作,让被执行人感受到来自法律的权威,认识到不履行义务、拒执抗执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其心理压力,促进案件执结。
打好“惩罚牌”,规范制度。建立对“老赖”曝光的常态化机制,通过限制高消费、冻结银行账户等方式,最大限度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充分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制度,使“老赖” 网上有名,脚下无路”。严厉打击。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妨害公务及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司法拘留惩戒的,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其中行为人逃匿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查找、控制,送交拘留所进行拘留;涉嫌犯罪的,依法进行审判。2015年,全市法院共司法拘留105人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罪案件线索6案件9人次,公安机关经审查立案2件3人,其中1件2人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