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新媒体新环境 切实传递法治正能量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袁子禄 发布时间:2015-12-14 15:52:1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法律知识和司法正能量的传播带来了一次次革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新科技的变革导致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格局的变革使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因此,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这些便利的方式,积极向人民群众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断传递司法正能量。
把准司法脉搏,将法治宣传融入司法全过程
执法办案和新闻宣传是法院工作的两驾马车,两者之间不应背道而驰,而理应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做好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同时,应该仅仅抓牢法治宣传这一工作不放松,将法治宣传贯穿到执行办案的全过程。我们的法官在执法办案过程当中,其不仅可以通过裁判文书说明裁判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更可以通过面对面与当事人的交流来释法明理、答疑释惑,从而很好地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透过每一次执法办案传递出去,传播出去。以分宜县法院为例,该院2015年1-11月份共受理各类案件2321件,该院要求每一位办案法官既要严格依法办案,更应妥善做好法律的解释工作和法治的传播工作,通过这2321件案件,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懂得法律,从而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做到依法公开庭审,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女代表、社区群众等各界人士观摩庭审,让更多地人熟悉庭审程序,感知法律权威,也不断培养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法律及裁判理由,让人民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让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
健全普法队伍,将法律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法治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公室、审判庭,还应及时送达人民群众的身边,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学习法律、懂得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更多的纠纷化解在法律的框架内。一直以来,分宜县法院积极致力于法治宣传工作,专门成立了由一批年轻法官骨干组成的普法小分队,定期到各乡镇开展“法律赶集”,将法律送到农户身边;开展社区“法官大讲堂”,为社区居民答疑释惑,解决法律难题;为企业发展安装“法律雷达”,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法律问题,为园区各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开展校园“法治辅导课”,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增强对法律的认知,培养其对法律的热情,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切实维护“平安校园”建设。面对面的法律解答,能更好地克服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片面认识,及时更正其对法律的理解,帮助更多地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创新普法载体,为法治宣传搭建信息快速通道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宣告人民法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时代,司法与互联网的对接模式有无限可能,加快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势不可挡的历史选择。社会公众,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就可由对法律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甚至随时可以对司法工作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发表对法院工作的各种评价。随着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全覆盖,分宜县法院积极顺应时代要求,打好“主动仗”,积极完善官方网站平台、官方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司法审判执行的各项工作动态,让人民群众随时了解法院的工作情况,充分将司法工作公开透明在社会公众面前。同时,法院在第一时间接收群众发来的各种邮件,并及时予以答复。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错或者完善便民利民措施,让司法更加公开透明。借助这些新媒体的传播,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将以更加严谨求实的态度、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以及公正无私的情怀,办理各类案件,接待各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