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管理 > 纪检监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作者:分宜县法院 刘毅炜  发布时间:2015-12-04 15:06:15 打印 字号: | |
  刚拿到《中国历史的教训》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在翻开第一个故事之后,便一读难刹车。24个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干部、公职人员的“古诫”,似曾相识,但是又新鲜生动,晓白浅显, 生出一口气读毕而后快的感觉。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随笔,也是十八大以来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联系反腐败斗争实际写就的读史感受。书中共计24个小段文章,书中以轻松的笔调,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干部、公职人员形象汇聚在一起,正反齐上,从而来反思当今中国的腐败问题。

  书中重点围绕如何为官一方,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如何理解党的反四风必要性,以故事的形式,说明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思想现状,而这种思想意识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对是错以历史为鉴,是不错的选择。从目录 “慈禧收礼”、“笨拙的行贿”、“布贩子卖官”等,就可以嗅到“腐”的味道。作者以犀利诙谐的笔锋,化严肃为幽默,让人笑后就是思与悟,震撼心灵。

  细细品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想想那些“腐败蛀虫”的结局以及所导致的恶果:崇祯本该可以不上吊,却因思想僵化、私利狭隘,决策议而不决、缺乏担当,最后走上短路;慈禧国难当头却贪贿收视,以致政纲松弛、官风败坏,从此王朝一蹶不振;党的高级干部蔡孝乾、顾顺章私欲膨胀、贪图享受犯下低级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还有苏联共产党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导致干部关系恶化,最后亲手埋葬了苏维埃事业。

  这些历历在目的史实告诉我们,成事在人,败事在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省与检讨,学习雍正秉持“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执政理念,肃贪治懒,奖能罚庸;学习赵匡胤确保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打开社会底层上升的通道,杜绝了阶层和阶层固化的可能,使社会达到动态稳定;学习朱元璋怒打茹太素,大力整顿官吏作风,改善文风提高效率。

  当前,党中央正在厉行反腐败、治理党员干部作风,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看似疾风暴雨、不近人情,但从政党、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这何尝不是一种历史自觉?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习骅老师说得对,我们不能止于欢呼,也不能止于围观和猎奇,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应牢记历史的教训,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万里长征。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