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简报
渝水:“三个三”推动青年法官“三化”
作者: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 刘宇星  发布时间:2015-04-20 00:20:31 打印 字号: | |
  整齐如一的着装,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容,礼貌得体的谈吐,娴熟的业务技能……这是记者走进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接待大厅的第一感受。

近五年来,渝水区法院共向社会招录了45名“80后”法官,占到在编人数的五分之二,而在最初,该院并未对这批年轻法官的培养进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基层法院待遇较低,晋升渠道少等原因使得少部分年轻法官选择了离开,也造成该院审判一线法官青黄不接,案多人少问题严重突出。该院党组为此动了一番脑筋,通过开展民主座谈会、院领导一对一谈心等活动,了解年轻法官的想法,全面针求其意见和建议,结合该院工作实际,最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助推年轻法官“三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逐渐在实践中摸索,通过“三个三”实现了青年法官的“三化”。

“三制”保青年干警“职业化”

翻开该指导意见,记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该体系分成 “带教制”锻炼学习、“系统制”培训引导、“督导制”指导实践等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这三个阶段针对性强,培养任务、目标均非常明确,如同一道道阶梯般引导年轻法官不断向前向上。

在“带教制”锻炼学习期间,新招录年轻法官将统一安排到立案、执行、人民法庭等一线部门进行一年的体验锻炼,让其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了解一线部门的工作特点,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和新需求。

与此同时,针对年轻法官学习培训机会少等情况,该院实行“系统制”培训引导,坚持每周组织年轻法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通过与其座谈,拓宽其审理思路,不定期组织其参加庭审记录技能展示、工作和学习经验交流座谈,着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此后,该院又在参加初任法官培训班的基础上,对初任法官实行“督导制”实践。在初任法官任职的半年内,并不要求其独立承办案件,而是作为合议庭成员,随督导法官一起审理案件。督导法官可以通过观摩庭审、问题解答、案例讨论等方式指导初任法官提升庭审驾驭能力和水平,帮助初任法官疏导审判压力,缓解任职之初的焦虑和烦燥情绪。

  在这个体制的培养下,该院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黄爱裕、“全市优秀政法干警”管东长、“全市优秀法官”李华兵等。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青年干警共审(执)了2200余件案件,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网络、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部分已成长为业务骨干,其中包括2名部门正职和6名部门副职。

           “三心”促外地干警“本土化”

该院45名年轻法官中,有一半是外地干警,如何稳定这部分干警的军心成了该院党组的心头大事。

为让这些年轻法官们感受到法院大家庭的温暖,该院非常“细心”地照料外地干警生活,为外地单身干警提供了单身宿舍,配置了电视机、空调、宽带,保证全天候热水,妥善解决三餐,在干警宿舍内安装饮水机,为干警提供卫生饮水,给外地干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外地干警无后顾之忧。

该院党组充分利用本地干警的人脉资源,发挥本地干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外地干警当媒婆牵线搭桥,“热心”为外地干警解决个人问题。于是,该院从院领导到普通干警,均在不遗余力地为外地干警介绍对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22名外地干警中已有12名已经在新余结婚,并已购房,另有5名外地干警已有固定交往对象,有结婚的打算,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

该院还“耐心”让外地干警融入到本土文化中。将外地年轻干警补充到审判一线,增加其与群众沟通机会,提高其方言水平,如三个基层法庭清一色的共6名外地干警,目前均已掌握本地方言。该院还倡导本地干警与外地干警交谈时尽量用本土语言,并向外地干警介绍本地风土人情和乡归村俗,让其更快地融入到本土文化中来。    

“只有让这些外地干警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享受到家的温暖,他们才能够真正稳定下来,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该院分管政工工作的副院长李建荣如是说。

         

            “三活动”助青年干警“亲民化”  让青年干警“亲民化”是该院党组始终努力的方向,为此,该院大力开展“结对认亲,渝水有爱”、“法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让青年干警主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增强青年干警司法为民意识。

宗大姐身患残疾,是渝水区人民法院行政庭负责人鄢平花的“结对认亲,渝水有爱”活动的结对帮扶对象,去年“五一”时,鄢法官打算利用这小长假带她出去走走,可是宗大姐却一再推辞,原来宗大姐还没有轮椅,怕麻烦大家,鄢法官就把这事记在了心上。假后一上班,她就查询了解了申请轮椅的程序和所需资料,和当地管理处联系很快准备好了相关资料并及时联系残联,领取到了轮椅,送到了宗大姐家中,像这样干警为群众解决事实的例子还不少。

2013年以来,为让干警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该院还开展了“法官进社区”活动,将92名干警派驻到全区46个社区,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干警们定期到社区走访,共开展法律咨询160余次,并发放该院自编的《婚姻案例选编》、《交通事故案例选编》、《民间借贷案例选编》5000余册,为辖区群众送去了法律关怀。

该院还组织了“渝水区法院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打扫卫生,上街维护交通秩序,到敬老院、孤儿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给她们送去温暖,进学校为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有5名法官担任了“法制副校长”。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