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简报
渝水区人民法院:“模范”工程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作者:渝水区人民法院 鄢平花  发布时间:2015-02-10 17:23:25 打印 字号: | |
  新余法院网讯 近年来,渝水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模范工程建设,激发队伍活力,队伍建设捷报频传。2014年,退休老法官胡乃豪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党组成员黄卫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1月,该院青年法官黄爱裕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法院仅有5人获此殊荣。在模范带动下,干警创先争优劲头十足,队伍战斗力不断提高。2014年,该院办结案件5190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02件,办案数量、质量双双提升。

           重德育树道德模范 为民宗旨内化于心

  胡乃豪,渝水区人民法院退休老院长、老法官,退休十几年来,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和道德法治教育工作中。到学校义务上普法课数百场,手书讲稿10余万字,他从不要报酬。他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继续干下去”。他的事迹选入了渝水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编印的“渝水身边的好人”一书,也成为渝水区法院教育干警的生动典型。道德感化,典型带动,这是该院强化干警宗旨意识的重要举措。开设道德讲堂,播放红色故事,党组书记上党课,组织阅读龚全珍日记,开展党员谈心,观看焦裕禄等经典影片和廉政警示教育片,经常性的精神洗礼不断改造干警的精神世界 。为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该院坚持开展法官进社区,上门义务普法,调处矛盾纠纷,与134户困难群众结对认亲。组织年轻干警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让年轻法官接地气了解民情,切身感受困难群众的生活。

          严管理树敬业模范 职业精神外化于行

  黄卫,在法院工作27年,从书记员到审判员,从法庭到立案庭再到办公室,他总是勤勤恳恳,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在业务庭20余年,他审理过案件上千,无论是涉及家庭琐事的离婚案件,还是标的额大、案情复杂的疑难案件,黄卫的心里总是装着群众,实实在在办案。如今,身为办公室主任的他,院里大大小小的杂事、烦事,他都要忙里忙外,有时候还被抱怨“人难找”。2014年,为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和全院管理制度汇编工作的推进,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他说:“现在虽然不直接办案,但是责任更重了,要建设好服务平台,规范管理,努力让群众打官司维权更便捷,为办公办案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严格规范管理,该院通过领导值周对上下班纪律、着装进行督查通报,车辆GPS定位,案件回访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干警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规范的职业形象。信息化也成为该院推进司法公开和司法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庭审全程录音录像、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数字化办案流程监控,监督越来越细化,办案公开透明化。2014年,该院被确定为“全省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强审判树办案模范 司法能力练就于身

  黄爱裕,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法官,每天和婚姻家庭、人身损害、劳动争议纠纷打交道,面对有的当事人无理纠缠甚至威胁,他总是以最大的耐心把法理讲清,情理讲透。年轻的他,头上已经爬出不少白发。2013年,他审结案件192件,调撤率82%。2014年,审结203件,调撤率68%,办案数量、质量、调解率都在全院居前。在他的带动下,该庭多名年轻法官办案水平提升很快,他所在的民二庭有6人办案突破100件。办案质效既取决于工作态度,也取决于司法能力。渝水区法院把司法能力建设作为职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裁判文书评比、庭审技能考核、调解能手评选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业务学习培训、交流。加大青年干警一线锻炼、交流,推行双岗锻练,提高年轻法官的实践业务能力。为提高审判效率,针对类案的特点,推行专业化审判模式,组成物业专项审判小组巡回审判,两名主审法官审结物业纠纷案件447件。2014年来,该院涌现了一批全省、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刑事审判庭2名青年法官分获“全国法院打击伪基站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一审优秀庭审奖”。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