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托起一群追梦的正义人——新余中院培养青年法官成长成才纪实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钧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4-09-07 01:05:46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的一段关于青少年的经典论述。同样,法院的未来系于青年,因为他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信仰者、实践者,见证者,因为他们是人民司法薪火传承的接班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而新余中院近年来招录的一大批青年干警正是一群怀着青春之梦,正义之梦的追梦人,他们同受法律教育,同操法律语言,同循法律思维,同怀司法之梦,相聚在新余中院,希冀用他们所学法律知识实践公平,追求正义。
新余中院党组把培养造就青年法官,作为一项司法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通过搭建成长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为青年法官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让广大青年法官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人民司法事业中茁壮成长,建功立业,实现青春梦,正义梦,中国梦。
直面现实,法院的年轻人多了
2009年招录干警6人,2010年招录干警7人,2011年招录干警3人,2012年招录干警3人,2013年招录干警5人,无论是来院的当事人还是律师,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穿梭在法院办公楼里尤其是立案大厅的年轻面孔明显多了。
近年来,该院共招录青年干警共21人,全院青年干警达到37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34.90%,大批青年法官干警的加入,为该院司法审判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增添蓬勃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难题:这些青年法官俗称“三门法官”,即家门、校门(高等院校)、院门(法院),或“娃娃法官”,90%以上是党员和团员,有一半以上都是外地籍的青年才俊。他们绝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系统的法学教育,其中硕士研究生占85.71%,他们法学理论知识丰富,但却不擅对法律的适用和操作;他们学习能力很强,但缺乏社会经验,他们法律功底深厚,但群众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如何让这些外地籍的年轻法律人才在新余“安下心,留得住”?如何让这些“娃娃法官”、“三门法官”尽快成长,早日挑起审判的大梁?如何有效培养好、使用好这些优秀法律人才,让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所学?这些,都是新余中院历届党组始终认真思考的问题。青年强,则法院强,人民司法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要在政治上培养青年干警,在生活上关心青年干警。真正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希望留人,让扎根法院的青年法官干警有舞台、有干劲、有奔头。”新余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熊春安如是说。
搭建平台,接地气方能有底气养浩然正气
到基层法庭锻炼累经验。青年法官最为缺乏的正是经验。为了使青年法官尽早“接地气”,加速他们的成长,该院选派青年法官到辖区内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学习锻炼,接触一线的案件,下乡进村调解办案。该院刑一庭的小谢刚到院里报到,第二个礼拜便被院党组选派到渝水区法院罗坊法庭锻炼学习。法庭虽然艰苦,但却让小谢学会了如何处理棘手的纠纷,如何把握调解的时机与技巧。“到法庭工作、锻炼的日子将是我难以忘记的经历,将是我以后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是小谢到法庭锻炼结束后的感言。
到信访部门磨练砺品格。“你们早就该来了,不来立案信访部门磨练,就不能说全面了解了法院工作,能做好信访工作,以后工作中遇到其他困难就算不上难题了”。这是该院立案庭赵庭长对一名分配至立案庭实习磨练的青年法官小黄的谆谆教导。确实如此,没有到立案信访部门磨练,真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置当事人的信访要求,如何与来访的当事人辩法析理,化解戾气。信访部门确实很能磨砺人,尤其是培育坚毅的品格,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育。
到一线部门锤炼提能力。“青年是法院宝贵的人才资源,尤其是我院近年来招录的青年法官,虽然社会经验缺乏,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但你们学习能力很强,法律知识功底深厚,只要加以锻造定能早日成才”。这是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傅选华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的发言。考虑到青年法官的这一特性,该院将新招录的青年干警放置到立案庭、民事庭、刑事庭等一线部门,切实让其快速提升庭审驾驭、文书制作、调解技巧等能力。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与合理使用 早出人才、用好人才
“近几年来,我庭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涉案标的总额近1亿,个案标的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该院青年法官小朱在讲坛上如是说。该院司法技术处廖处长说:“以前以为民间借贷案件都是些简单的小案子,听了今天朱老师的讲课后才知道有这么多的复杂性在里面,获益匪浅啊。”这是该院开展的“法官教法官”每月一课活动。自2012年该院正式启动“法官教法官”活动以来,已经举办近30期,大批青年法官走上讲坛,不仅让三千余人次干警得到了学习,也磨练了青年法官自身。不仅是法官讲坛,只要有机会,该院党组都尽可能学习机会向青年法官倾斜。该院几乎每年都组织全市的青年法官进行一次集中封闭式培训,只要上级法院有培训计划下达培训指标,都尽可能安排青年法官去学习,不仅如此,该院对青年法官还注重分类培养。对于文字功底较好,热爱调研工作的人员,该院党组专门安排其从事信息、调研工作,以人尽其才,但在工作富有余力的前提下,该院还开创性的建立了法官挂庭办案制度,即在研究室、办公室等部门的法官可以根据意愿和兴趣挑选1—2个审判业务部门挂庭办案、跟班学习。而对于在审判业务部门从事审判一线工作的青年法官,则安排其为所在部门的兼职宣传员、调研联络员,让其在办案之余从事信息、调研、案例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以让其全面发展、快速成长。这种交叉式的培养极大增长了青年法官的能力,提升了其综合素质。据数据统计,近年来,该院青年法官承担了一半以上的案件审理、执行工作,80%以上的信息、案例和学术论文均出自青年法官之手,青年法官确实已经开始逐步挑起司法审判的大梁。不仅仅是培养和管理,该院还加大了青年法官使用力度。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法官干警大胆使用,充实到中层领导干部中。去年下半年,该院对部分中层正、副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有2名30周岁左右的青年法官在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一系列环节中脱颖而出,走上中层副职岗位,成为该院最年轻的中层领导。良好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法官干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托起梦想 让正义之花在青春的理想中绽放
该院党组对青年干警的关心培养是真抓实干,用真感情,真举措,但党组却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对青年法官的关爱延伸到了青年干警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近年来,考虑到该院外地干警较多,好多因刚参加工作而未成家,院党组特意协调了单身宿舍以确保其暂时有个落脚的地方,并委托行装处安排食堂晚上开火,以保证这些外地单身干警都能吃到营养卫生的晚餐,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家的感觉和氛围,让这些青年法官无时无处不能感受到党组的关怀与关心,通过协调单身宿舍,提供晚餐切实解决青年法官的后顾之忧,让青年法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该院党组书记和政治部主任都会与青年干警开展座谈,通过谈心了解青年法官的思想动态。院长出席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活动并与青年干警谈心已经成为该院的一项传统。
同样,这些青年法官,被托起的追梦人也未将司法为民的脚步停滞于开庭、调解、裁判文书制作等司法审判工作,他们还将触角延伸到案外、法院外,通过法制宣传、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为法治在新余生根发芽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他们均加入了该院青年志愿者法律服务队,定期组织青年法官到赣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讲授法制课,深入社区街道普法,到红绿灯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等法律服务活动,在法制宣传的街头巷尾,你一定能发现一群身穿法官服的年轻追梦人,在校园法制讲座的讲台上,那里一定活跃着青年法官给青少年、中小学生讲授法制的身影。那无疑是仙女湖畔、毓秀山下一道最亮丽的风景。3年来,该院共有14名青年法官干警分别获得“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全市优秀政法干警”、“全市三八红旗手”、“全市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