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换真情
——新余中院积极做好判后答疑工作
作者:新余市中级法院 汪群惠 发布时间:2014-08-28 15:34:19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新余法院网讯 “小汪,你脾气真好,好好干,希望将来你能让更多的人满意!我看好你!”阮某拍了拍站在他旁边的年青法官的肩膀,很感慨地说道。
“放心吧,我一定会的!”年青的小汪法官满脸笑容,既是高兴也是满足,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当事人的肯定更让人满足的了,尤其还是一个不久之前还满脸愤懑的当事人。
原来阮某是小汪法官所承办的某起案件当事人的儿子,阮某的父亲老阮在被郭某临时雇佣期间,因为自己的重大过错导致其从高台掉落,致使自身多处受伤,为此花费了大笔医疗费用。阮某认为,老阮是因为帮郭某做事这才受的伤,因此郭某有义务进行赔偿。而郭某则认为自己很冤枉,他认为老阮是因为自己的重大过错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因此其没有赔偿义务。由于双方各执己见,故诉至法院。新余中院经审理认为,在该雇佣关系中,应当依照双方过错来划分责任,因此老阮的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宣判后,阮某十分不服,便找到小汪法官要求讨个说法。
对于阮某的心理,小汪法官也十分清楚,明白其情理上必然难以接受。所以在答疑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微笑,积极与阮某进行沟通,就算阮某多次进行辱骂他也不放在心上。同时对于阮某提出要找有关部门反映的要求,他也详细的告知阮某相应的救济途径以及操作方法。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阮某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判后答疑工作之后,最终能够平静的接受法院的判决。小汪法官在送他出门时,便有了先前的一幕。
以上只是新余中院积极做好判后答疑工作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该院始终做到“三个坚持”认真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坚持便民答疑,该院将判后的答疑工作与上门回访当事人相结合,把判后答疑工作做细做足,在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时,切实减少人民群众诉累。二是坚持互动答疑,在判后答疑过程中,法官通过主动询问和回答提问,消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法院和法官的误解。三是坚持通俗答疑,将民俗情理融入辩法析理的过程中,通过判后答疑,既促进了当事人服判息诉,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正是由于“三个坚持”,该院取得了一审案件上诉率仅为5%,二审案件申请再审率不足1%,全部案件服判率高达94%的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