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是青年法官的必修课
作者:渝水区法院 鄢平花 发布时间:2014-04-16 10:02:37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学习,我深有感触。人民法官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心中的“法官”。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应当把群众路线教育作为人生和事业的必修课,培育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的需要
现实不容回避。当前,有的青年人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不强,奉献精神薄弱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甚至相当严重。很多年轻人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人生没有目标,精神世界空虚,贪图安逸享受。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地位观扭曲,思想上脱离群众,方法上脱离实际。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就是需要补足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内核,它决定人生发展方向,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理想信念,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不容易战胜困难,有的甚至空虚颓废,得过且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培育青年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让青年一代在这样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去实现人生的美好梦想。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开创司法事业美好未来的需要
司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法官是未来司法事业的承继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青年一代法官的素质、眼光、态度决定了未来司法事业发展的高度。要开创司法事业的美好未来,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要培养青年一代法官坚定的职业理想,坚守法官职业操守,坚持公正、廉洁、为民。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问题。群众路线是信念问题,也是工作方法。司法要解决群众的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司法案件中体现的大都是基层群众的利益纠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纠纷能不能真正化解,有赖于法官真正深入群众了解实情,真正掌握群众心中诉愿,会不会解决群众心中的结,会不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听得懂的道理,让群众信服。这是广大青年法官的短板,必须通过实践,上好群众路线这堂课。
三、建立长效机制培育青年法官群众观念提升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
法院要培育青年法官群众观念,一要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水平、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二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青年干警与群众的常态沟通机制,畅通群众联系法官渠道,坚持听取群众意见,主动组织开展送法上门、巡回审判、进村调解,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三要加强机制建设,完善法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群众对法官的评价监督机制。从法官自身来看,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一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改进工作方式,不能图自己省心,而要让群众省事。二要从群众的角度思考,提升调解能力,换位思考,把握各方当事人的心理,提高调解成效。三要以群众的语言裁判,促进服判息诉,不机械坚持法言法语,把道理说明说透。四要以群众的感受为检验,提升群众满意度,多倾听群众呼声,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把每一个案件办好,把每一件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