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庭工作的酸甜苦辣
作者:新余市中级法院 彭玉兰 发布时间:2014-01-27 11:17:1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间,来法院工作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在立案庭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有欢乐、悲愤、无助,或许更多的还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这里,目睹了人间百态,形形色色的来者带着忧郁、愤怒亦或是感激等各种心情,走进法院的大门,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又一个案例。透过这些案例,隐约看到了中国法律适用及当下司法运行现状。
在这些案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离婚案件的上诉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丈夫起诉离婚,后因财产分割发生分歧而上诉。案件开庭后至宣判前,老人来过好几次,每次直到下班时间也不肯离去。老人视力上存在缺陷,光线一弱就视力模糊,导致分辨能力下降。立案庭工作人员多次劝老人和承办人讲明情况后即可离去,但老人不听劝导,执意以静坐的方式无声抗议,希望法院能在判决的时候多考虑其特殊情况,在财产分割上公正处理。虽对老太的遭遇比较同情,但这种滞留法院的行为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秩序,是不理智的。最后,立案庭及承办人一起反复做老太的思想工作,老太才肯离开。
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有因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帮助来访人的酸;有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的甜;还有被误解的苦以及处理棘手突发事件的辣。身处窗口及服务一线工作,自身的一言一行说小是公务员的个人形象;放大了看,则便是群众对公务员群体最直观的感受。在这个小窗口的工作里,品尝到了各式酸甜苦辣,其中的滋味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同身受。曾经,憧憬过法官这一神圣群体的光环,但当处理盾纠纷时,光环褪去,冷静下来,静思调解工作的展开,法律文书的撰写等事项。尤其遇上当事人对法律的不理解、思想认识的偏差及情绪激动的情形时,只能增强耐心,加大法律释明力度,提高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法官,在审判的道路上任重道远。深知目前自身业务知识薄弱及审判技能的待提高,而业务知识与审判技能的识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时光的沉淀,当阅历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达到一定层次后,对法律及案例的认识与理解可能不会再拘泥于当初。但不管怎样,我们依旧是法律的奴仆。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自己融入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群众教育路线,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我愿意并期许以一名法官的身份,一如既往地做好服从法律、服务人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