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心理学的一些感想
作者:新余市中级法院 王强 发布时间:2013-12-13 15:42:02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最近,忙里偷闲,抽空阅读了一本好书《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算是又学习了一点心理学。虽然时间匆忙,学习不深,但还是有些共鸣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投入一生,致力于解开人类心灵深处所隐藏的心理性问题,这一点令人钦佩,也是其伟大之处。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
我感觉,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的主张,是我们加强自我修养的心理起点。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几千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遗传倾向。这些遗传倾向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并在偶然的情况下通过梦、幻觉、幻想、神经症中无意识地表现出来。荣格的心理学博大精深,在其自传中讲述的故事、事例发人深省。
现在,我们强调文化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应当如何寻找切入点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荣格说,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比喻为面具,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戴上不同的面具,因此面具并不只有一个,而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荣格认为人格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作为隐藏真实自我。人格面具对于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使我们能够与各式各样的人们交际,即使对方是令人厌恶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会带上不同的人格面具,例如,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戴的是一幅面具,与朋友相处的时候戴的是另一幅面具。
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一种性格。因而,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加强自我修养,雕琢心性,完善人格。我们应当意识到,集体潜意识才是心灵深处的主导力量,一个人不能太自我膨胀、过于骄傲,在个人的欲望与人性的要求产生矛盾冲突时,要去努力调和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心性。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任何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我们法院工作中一些难以克服的信访现象,是否也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心性不可调和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行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