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访华:美国寻求战略平衡
作者:袁征 发布时间:2013-12-10 10:27:33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12月2日至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如期访问东亚,先后与日、中、韩三国领导人举行会谈。本来这是一场早就安排好的访问,却在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后而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各方都高度关注美国如何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在安抚地区盟友和发展对华关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此前,在中国宣布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日的反应尤为强烈。美方声称,中国不经协商单方面设立与周边国家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叠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其意图是改变东中国海的现状,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并敦促中国不要实施这项措施。之后,美国派遣B-52战略轰炸机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以行动来表达美国不认可中国所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随后日本也如法炮制,韩国则趁机宣布要扩大防空识别区。
应当说,作为当今世界头号霸权国家,美国的言行带有示范效应。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防御性举措。这是中国有效维护安全权益的重要一步。美日的表态,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中方立场坚定,认为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符合国际惯例,不会影响该地区的航行自由,而且美日等国早就设置了防空识别区,某些国家不应“说三道四”。11月29日,中国空军宣布当日组织主战飞机紧急起飞,查证了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美国P-3、EP-3侦察机,日本E-767、F-15等军机,实现了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一时间,双方针尖对麦芒,火药味颇为浓厚。拜登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访问东亚中、日、韩三国的。
访华期间,拜登自然表达了对于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高度关切,寻求了解中方的意图和动机。不过,从会谈的结果来看,中美之间的沟通还是有成效的,美国放低了在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的调门,双方都能理性处置这一分歧。尽管继续批评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但美方实际上不再要求中方撤销防空识别区,而是希望中方“不要执行”巡航,未来不要在南海地区增设新的防空识别区。
事实上,防空识别区也不是此次拜登访华的唯一议题。中美之间在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及双边经贸发展、能源合作等问题上都交换了意见,而且美方对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改革举措颇有兴趣。应当说,中美之间虽有诸多分歧,但在很多涉及双边、地区和全球的重大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中美都不希望分歧和矛盾主导双边关系,影响双边合作。如同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拜登时所言,“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方面肩负共同责任,加强对话与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对美国而言,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中日争端,美国试图在中日之间寻求一种战略平衡。中美关系是复杂的,除了分歧之外,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虽然美日是盟友关系,但两者的利益诉求也不完全等同。美国不愿见到中国和其盟友(如韩国)之间的关系走得太近,同样也不愿见到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失控,导致美国被拖入一场危险的战争游戏当中。
一方面,盟友体系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美方认为的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需要利用日本牵制中国,中日之间的嫌隙有助于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在各方都质疑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而难以兑现其对盟国的承诺之际,美国必须表现出对盟友支持的立场,这关系到美国在其盟友眼中的信誉。另一方面,美国也不能任由日本为所欲为,使得事态激化,那样不仅适得其反,而且也是十分危险的,从根本上背离美国的国家利益。实际上,美国加强美日同盟的另一层含义,则是保持对日本的影响力,防止日本自行其事。对华方面,美国多年来寻求将中国融入其所主导的国际体系当中,通过接触与交往来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要求中国遵守现行的国际制度和规则。这是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美国对华最为成功的一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美国采取的立场将中国逼到对立面上,那同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况且,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上自然不会因为美国的反对而退让。如果美方坚持,那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无异,最终也将是吃力不讨好的一种做法。
考虑到这些因素,拜登的表态实际上在中日之间采取了一种平衡的手法。美国需要安抚日本,重申了不认可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立场。不过,他拒绝了安倍政府提出针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表一份“共同声明”的要求,也回绝了安倍要求美日采取一致立场、阻止民航公司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书的建议。这些无疑让安倍政府倍感失望。显然,拜登既想安抚日本,又不想火上浇油,过于刺激中国。相反,拜登一再表示,美国“希望中日两国构筑危机管理机制和富有成效的对话渠道,以缓解地区紧张局势,避免因误判引发冲突”。美国既希望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但又不愿看到中日对抗升级,甚至被日本拖入与中国的冲突当中。美国需要给予盟友一定的支持,但同样不希望影响到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
应当说,在东亚地区,中日韩的“三国演义”才刚刚上演,未来相互牵制的联动效应将会更加显现。而作为域外大国,美国将继续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在利用盟友牵制中国的同时,也会继续推进对华关系的发展,以便竭力保持各方的力量均衡,从而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拜登此次东亚之行的言行,再次折射出美国的这种战略平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室主任、首席研究员)
来源:法制日报环球法治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