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簇鲜红的映山红
作者:渝水区法院 张可 发布时间:2013-11-12 10:35:43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新余法院网讯 杜娟,又名映山红,因它如火如荼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而得此名,分布在江西大范围地区,具有喜光、耐干旱的特点,我的同事胡春华就是这样一位有映山红一样品质的女法官。
胡春华,渝水区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爱笑,是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她的脸上常常浮现着亲切的笑容,让人觉得容易亲近。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先进个人,是胡春华获得的一次又一次肯定,工作中的胡春华,用微笑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用法律与真情作为手里的法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一心为民 忍痛照常工作
“时刻把当事人的诉求放心上”是胡春华的工作准则,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基层法院案件数量多,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在审判第一线的民事审判庭,开庭、出去办事误了吃饭点是常有的事情,久而久之胃病就是这样出来了。2012年8月的一个上午,胡春华作为一件买卖合同案件的主审法官主持整个案件的审理,案件原告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一家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出售设备给新余一家工厂,至开庭之日尚有30多万的货款未收回。案子本身并不复杂,但由于双方之间在处理问题时沟通不够,积怨较深,关于货款支付和违约金支付争执不下。时间一下子就到了12点,胡春华突然觉得上腹部一阵隐痛,这种感觉开始越来越强烈起来,当时庭审已经结束,调解本来可以换个时间进行,但是考虑到原告已经买好下午的车票再来一次不容易,她选择了坚持下去。她认真着倾听着当事人的讲诉,时不时用笔记录一下,一颗颗斗大的汗珠从额头下流下。我发现了她的异样,用关切的眼神讯问她要不要休息一下,她微笑地摇摇头。在听完当事人的陈述后,她抓住当事人有一定合作基础,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上分析问题,最终让原、被告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时,已经是下午2点钟。婉言拒绝了当事人的邀请后,胡春华为了不耽误下午的工作,在外面吃完一碗面条就回到了办公室。
舐犊情深 倾心照料病儿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郊外一座小屋亮着一盏昏暗的灯,灯下有一个2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紧紧搂着小熊娃娃,喃喃自语:“妈妈就快回来了,小熊我们不怕。”这时从屋外溜进一道黑影,小男孩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不要”胡春华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这个久缠自己的噩梦又出现了,抹去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的眼泪,她看了下时间,匆匆披衣起身。洗锅、洗米、煮稀饭,等稀饭煮好了她叫醒了熟睡中的两个儿子,在儿子们洗漱时她又煎好鸡蛋、热好牛奶。
因为工作原因,大儿子小时候寄养在乡下,一次意外让大儿子的智力受到影响成了残疾人。这是一位母亲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从那时开始噩梦就缠上了她。为了让大儿子可以自食其力,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她付出了巨大心血。
为了让儿子记路,胡春华让他一个人出门,看到儿子一个人茫然无措站在十字路口的样子,躲在角落里的胡春华流泪了,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给儿子绘制了简易的地图,一遍又一遍地牵着儿子走路、坐公交,终于让儿子认清了路线。儿子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所普通学校读书,但是因为丈夫也在行政单位工作,加班、出差是常有的事情,每天下班后把晚饭做好,辅导孩子学习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事情。
胡春华从来都不避讳带儿子出门,她觉得只有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他才不会被社会所遗忘。平常朋友、同事聚会,她总是把儿子带到身边,让儿子与大家打招呼。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胡春华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儿子顺利从高中毕业,现在是新余康美乐公司一名职工,不仅这样他还成为胡春华家务事上的得力助手。
承欢膝下 久病床前有孝媳
2013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正在办公室办公的胡春华在接到一个电话后显现出少有的慌张,在和院里请假后,她回家稍做准备便和丈夫踏上了去高安的公共汽车。在高安人民医院,胡春华看到了因车祸躺在重症病房床上的公公,医生诊断为颅内四点出血、多处肋骨骨折再加上病人已年过古稀,情况十分危急,昏迷时间越长生还机会越小。
整整一周胡春华都没有离开过医院,她和丈夫24小时轮流看护着病人,生怕一有不慎就酿成一辈子的遗憾。白天的时候,她会给老人说说话,讲讲以前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希望可以激发老人的求生欲望;晚上她怕老人出意外,隔几个小时就和丈夫轮班守着老人不敢入睡。第三天下午,当胡春华正在给老人读一则新闻时,老人的眼皮开始颤动,胡春华发现后赶紧按下床头的铃,老人缓缓睁开眼睛用沙哑的嗓子叫了一句:“春华。”
经过医生的检查,老人已经过了危险期,接着就是后续治疗,因为假期时间有限,一周后,胡春华无奈地和丈夫踏上回新余的汽车。回到单位后,她一直牵挂着老人的病情,每天都要和在医院看护的弟弟、弟媳了解老人的情况。那段时间的周五傍晚,新余开往高安的班车上总是坐着一个神色匆匆、面带愁容的中年妇女。
几个月后,笑容回到了这个曾经爱笑的女法官脸上,在遇到生活苦难时候,她总是高高昂起头,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去挑起生活的重担,等待着生命之花的又一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