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如何思考》读后感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3-11-01 16:44:44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法官如何思考》一书是美国法学巨擘波斯纳关于法官思维、法官行为、法官心理的一种经验性解读,该书由北京大学法理学双雄之一的朱苏力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法官如何思考》一书的作者波斯纳教授先后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担任过法官,亦在法学重镇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和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从事过法律教学工作,从法律职业的角度来看,法官和法学教授两种法律职业,波斯纳都从事过,而且其作为美国法律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还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因为从事过法官职业,所以波斯纳对法官如何思考,如何裁判有更多的关注和发言权,因为从事过法律教学工作,波斯纳教授有专业能力对审判过程影响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对法官裁判和思考的活动通过系统的总结,因此而形成了本书。波斯纳不仅两栖于美国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双料人才,其研究领域更是横跨法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波斯纳创造性地运用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法律的分析工具,开创了美国法律经济学的又一春。坦率而言,因为波斯纳身处的美利坚系属英美法系,因而其法官思考的过程、方式并不同于更趋近于大陆法系的中国,但其思考的方法、分析的工具可能对我国法官如何思考亦会有所裨益。因而,该书同样值得中国的法律学人尤其是从事一线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官品鉴,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或额外的收获。
《法官如何思考》一书,因为是翻译引进的著作,自然难免带上西式语言风格,读起来可能有些拗口和别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该书作者波斯纳对法官思考的理解与解读。全书分为三编,包括法官思考的基本模型,模型的具体展开及以最高法院大法官为样本所展开的法官思考的视界。在每一编中,波斯纳教授有分别予以展开分析和详细论证法官思考和行为的多元模式,波斯纳的的切入视界和论证点是多元,既包括不同主体定位的法官如何思考,又包括具体到法官思考时内外部环境的考量。即波斯纳的分析论证不仅仅屈就于法官自身,从主体属性予以解读,也包括将影响法官决策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和分析变量予以阐释,一一展开论述。
或许法官思考不同于其他职业,也不同于同属于法律职业的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授,甚至每个个体的法官司法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一致,此外随着环境的变迁,时间流动,法官的司法决策亦在同时流动,而难以完全流动不居。这并不说是法官的思考和行为是变化莫测,难以把握,而是说法官的思维与决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能法官自身收入的高低、法官家庭环境的变化均可能影响到每个具体的案件,甚至很大程度上,相似的案情可能会产生迥异的裁判结果。虽然英美法系法官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与更趋近于大陆法系的中国法官有所差别甚至完全迥异,如美国法官裁判必须遵循先例,而且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同为具体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司法官,终难免具备法官的共通属性。而这也正是该书得以翻译引进具备读者市场的必要所在,亦是我国同仁当值的借鉴之处。法官的思考、行为并不完全流动不居,会随着大环境的变迁,会随着对人性的理解和社会洞察的深刻而变得深刻抑或不深刻。但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空间,唯有如此,通过思考和展示法官思维方式、决策模式,可能更容易理解法官裁判的过程,可能有助于提升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从而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法治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