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读有字之书 更要读无字之书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袁铁亚 发布时间:2013-09-18 10:01:09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傍晚时分,与一帮年轻人坐在法院办公楼后院的樟树下纳凉,话题就是围绕如何学习的问题展开。到底怎么学,学什么?于是,回到家里坐在台灯下,写下了这篇短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克服“本领恐慌症”。只空谈不行,必须动起来,因此,要学习好,必须实行“坐读”与“走读”。
坐下来学习,学什么?古人“坐则读经史”,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这个经,是经典;这个史,是史书。
坐下来学习,要明白是干什么的。这样不至于学归学,干归干,学用不一。最好的办法,干什么,就多学什么,缺什么,就多补什么,使工学一致,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不至于绕圈跑,落个只有苦劳,没有成效的结果。
坐下学习,润心为至。学习好,是为了工作好。要工作好,离不开好心情。好心情,需要客观环境,更需要主观能动。面对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里有修养的因素。修养好,每临大事有静气。修养不好,一遇大事有火气。有静气,考虑问题细密,不致失手。有火气,考虑问题粗糙,难免让问题有可乘之隙。要有修养,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多读书,会学习,会让心绪安静下来,会让心情阳光起来,会让心胸开阔起来,不至于一碰到点挫折就灰心,一碰到点困难就泄气。毕竟,书有书香,这种书香,也可以讲是“饭香”、“茶香”,又可以讲是“神香”,是精神之香,也可以讲是“药”香,可以去疾病。对于这种书香,只要多学多问,多“吃”多“喝”,就能有余香儒雅,心有芳香散发。
坐下来学习,毕竟是一种“常规性”学习,但这种“常规”,常常会被非常规打乱,让你坐不下来。
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是走读。
走读,就是走动学习。走动学习,就是迈开双脚,走出“小家门”,进入“大家门”,向他人学习,向自然学习。
向群众学习,是走动学习之要。凡事,就要人去做,这个“人”,就是最基层、最低层。上面定了的事,下面去做,上面定得灵不灵,对不对,下面感知最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毛泽东同志说,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到最基层去,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取经。
向他人学习,是走动学习之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本书,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只要留心并虚心,就有这样的感受:年龄大的,经验丰富;年龄小的,活力多。当个小学生,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更能把别人曾走过的老路,曾有过的教训,作为“警钟”常敲,作为“课本”必读,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摔同样的跤。向身边的他人学习,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成本最低,效率也最好。
向自然学习,是走动学习之补。学自然,并从自然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使人明事理、知方法。古人云:“见山,可增智;入川,可明德;观海,能扩胸;望天,可添梦”。
总之,学习有两种方法,实际上读的是人世间的两本书,一本叫有“字”之书,一本叫“无字之书”。有字之书,需品味,无字之书,需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