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阑珊下的革命史——观看《苦难辉煌》有感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3-08-19 16:35:16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苦难辉煌》是中央高层智囊、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一部诗意说史的力作,在书中,金教授采用文学的语言对残酷的历史、血腥的战场诗意化叙述,金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壮大和中国革命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主轴线叙述中国人民百年来经历的苦难及凤凰涅槃之后的欲火重生和辉煌。金教授采用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大历史”视角将近代中国革命进程置于国际背景下来分析和解读。近百年来的中国是一个遭受外强欺侮而不断争取民族独立的血泪史、苦难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国家,使东方巨龙这个国家不断走向自信、强大的奋斗史、辉煌史。
重温这段历史有助于更好地明白为什么说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因为近百年改良派、国民党、实业派等各党各派、各阶层的努力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了,实现国家的强盛,有助于增进公民对这段屈辱、心酸历史的了解,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有利于增进每个党员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史的了解,温习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奋斗作风,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总是无情和残酷的,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和假设。历史的车轮不因任何一个人的意志而停止前进步伐或转变方向。近代百年的中国革命史更是残酷,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古老的民族风雨飘摇,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强敌侵略。就是在这个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带领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革命。既然是革命,流血也就在所难免,历史滚滚车轮碾过,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革命先烈因在残酷的战场上与外敌侵略者厮杀,多少革命群众因与反动势力斗争而灰飞烟灭。因此,战场和革命上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历史就是如此地残酷无情。但这些因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先烈和革命群众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书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记住了他们,他们矗立在革命史的画廊永垂不朽。这不,金一南教授在用自己的笔墨辛勤耕耘记录了这段珍贵的历史,虽然历史和战争残酷、无情乃至血腥,但是金教授用文学化的语言对这段革命史进行了诗意般的温习和开创性的解读。在金教授的笔下,虽然炮火连天,战火纷飞,但却不乏诗意阑珊,体现在一群青年学生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远赴欧洲留学,后来最终成为革命和国家的领导人;体现在抗日将领为驱赶侵略者而与家人生离死别,浴血奋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
历史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历史不仅一直向前发展,而且是随着外部环境等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方向,增减速度。因此,金教授采用了“大历史”的视野和手法,将近代中国革命置于国际背景这个大环境下来考察和解读,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敌对势力、外部推力均放置到整个的革命条件下来分析和品读,因为近代中国革命绕不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凤凰涅槃离不开国际友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这个大历史的视角来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很多历史的迷雾将更容易被透视,如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发动城市武装暴动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主要是基于学习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历史可能更加丰富、充实,从大历史的的国际背景解读中国革命史,才能将各种革命力量、反动力量看得更加透彻和清晰,革命的形势才能更加明朗化。
苦难属于过去,如今血雨腥风后见彩虹,迎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辉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只有重温这段苦难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属于今日的辉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