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一日游记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尤爱民 发布时间:2013-07-29 15:06:23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一滴晨露从屋檐上滑落,沉睡的街巷已从美梦中缓缓醒来。这是清晨6时许的新余,带着睡眼惺忪与对明月山的期待,我们一行人乘着晨光向60公里外的嫦娥奔月地进发。
静谧的山,乌瓦白墙,林间瀑布,似一条纯白长练悬于青山之间。远处的约隐约现的景致让我们不由得加快脚步,走,爬山去!清风安静地飘洒于身边,湿滑幽径旁是幽密的竹林,尘世的喧嚣与工作的忙碌疲意已然遥远,这一方净土,可以涤荡心灵,可以远离喧嚣,可以康健身体,可以体味自然。层层台阶,片片青竹,有一种身处蜀南竹海的错觉,可这里是江西的明月山,绝不逊那些名扬四海的竹海半分,我有一种告诉身边所有人的冲动,让更多的人在三伏天来分享这一簇绿意。
薄雾散尽,空灵的山间有淡淡的清灵水珠滴落声传来,越来越近,台阶上有小股溪流顺阶而下,亦有游人大呼之声,“你们看,云谷飞瀑”。扑面而来的水汽让人有种如临水帘洞之感,不知齐天大圣是否在家呢?酷暑之气与登山之累瞬间在从天而降的瀑布水汽间弥漫远去。飞流直下不止三千尺,疑是嫦娥赏玉练。仰望云谷飞瀑,清凉晶莹的山泉水无一丝一毫杂质,公正清明不偏不倚,如真心一般明亮耀眼。是不是嫦娥昨夜披着的轻纱随风飘下凡间,遗落在明月山上,震撼人心,亦令世间风景尽失颜色。
往上继续蜿蜒崎岖的山路,各地游客虽是讲着各自方言,但从他们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明月山的喜欢与赞叹是一致的。山中可有隐者?山中可有仙人?我们都是寻仙者,在梦幻风景中前行,寻嫦娥奔月,寻传说中仙气缭绕的青云栈道。
山路一望无尽头,林间游人渐少,天空中白云徘徊着与山间青竹险些撞上,栖在峰峦上深情地注视着我们,一朵白云,如一条丝带系于明月山上,迷人妖娆。山顶,山顶,还有多远?不断的询问下山的游客,“两个多小时吧”。“两个小时”。“至少一个小时”。“路不好走,一个小时吧”。海拔愈高,山愈宁静,路旁枝繁叶茂的青松与各类特色植物中散发出各种淡淡的幽香,远山是着了一袭欲滴的竹青色汉服,腰间精制纯粹的佩玉高贵典雅,云似长发上的饰品。每一步台阶,都有无尽的辛酸与久远的故事。赤脚登山的游人似藏地虔诚的信徒一叩一拜向布达拉宫进发,我们虽已疲惫不堪,登顶却是我们此刻最大的目标,支撑我们坚持不懈。
手持一根游人丢弃的手杖,向前,向上,进发。登顶时的喜悦却是那么平静,将险路扔在身后,笑向山间云起云落。去年大红的央视节目《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中“养身福地——宜春”特辑中有大篇幅是介绍明月山青云栈道,眺望远方隐约可见一环形玉带挂在远处青山上,我们一行人决心到青云栈道体会央视记者仙人行的绝妙境界。东边日出西边雨,本来灿烂明媚的盛夏骄阳,不一会儿工夫,雾临云至,小雨已至,没有伞也正好体验东坡先生的“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境界,我们是“竹杖球鞋轻胜车”,笑看风雨至,谈笑风生乐悠悠。雨说停就停了,山间被冲洗的清清爽爽,细雨沐过天空,路旁枝叶缀着一颗颗晶莹的泪,小雨过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过山洞方能见桃花源,在这里,走过星云洞,视野开阔,缭绕云雾戏群山,青山栈道空中来。一边是万丈深渊的惊恐与诱惑,一边是至亲的关切和叮咛,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心似有万斤巨石压在心口,紧张、恐惧、未知、走过栈道还是原路返回放弃呢?几千级台阶都走过了,一千七百多米的平坦栈道却不平静,仙气弥漫,有一种一脚踏错就可能随嫦娥奔向蟾宫月桂之感。路的尽头是否有咿咿呀呀的柴扉为我而开,远山青中带黛,层叠在一起,一线飞泉挂在对面山上,泼成一幅动感的山水墨画,许是傅抱石大师的作品吧!有没有隐士卧在山崖边的哪朵云下,或是坐在鱼鳞瀑旁,或是与山风对弈,或是斜倚在栈道旁的黄山松下,静观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呢?云雾聚集得更多了,山间听风的怪松愈有仙风道骨之感,今夜,若能做一棵站立于青云栈道的松,让月光来洗濯我的心灵,妙矣!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明月山的景太美,再美的文字描绘都略显苍白,山间溪涧含蓄地哼起原始的歌谣,夏风在一片竹林间打盹,仙人轻轻略过山冈,衣袖挥挥,雾散云止,这个夏天,游明月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