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科技让公正司法之路更加平坦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3-05-16 22:48:13 打印 字号: | |
  本报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已覆盖全院局域网的审判管理系统中启用新增的局域网络版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助力审判人员裁判文书校对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质量,上海一中院投入力量设计研发了一款集判前预检和自动纠错于一体的裁判文书判前自动纠错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5月14日人民法院报)

  启用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是人民法院加强审判管理,通过管理向司法要公正和效率的重要成果。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通过判前对裁判文书错别字校对、法律文书格式矫正等方式,减少法律文书的差错率,促进文书更加准确、规范,提升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也是人民法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案件质量,促进司法公正的逻辑必然。科技让司法公正之路更加平坦。

  以科技手段为运用的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促进司法更加高效。面对社会的剧烈转型期,社会矛盾进入易发多发期。反映到司法数据上便是大量的矛盾以诉讼的形式涌入法院。社会矛盾大量的增加且以诉讼的形式进入人民法院的纠纷化解渠道,必然导致审判工作量的增加及随之而来的法律文书校对的工作量增加和难度提升。因为根据概率学原理,即使文书出错的概率保持恒定不变,但只要文书总量增加,那么就必然导致差错、瑕疵文书在量上的提升。而要减少这种差错可以通过培训教育强化法官的办案责任心或提升其业务素质,但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降低文书差错率,从而在总量上减少差错瑕疵文书,减少法官的工作量,降低法官用于单个案件的时间总量,提升司法效率。因此,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就是这种一种制度,是司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司法运行效率的表现,亦是人民法院通过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审判管理的必然结果。因此,以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升司法效率,让司法更加高效。

  以科技手段为运用的法院信息化建设促进裁判文书校对更加科学化,减少人工差错率,保障法律文书质量,促进司法更加公正。机器化流水作业的前提下,只要模具没有问题,一般生产的产品均是批量的且能比人工减少瑕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放的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校对裁判文书与传统的人工校对相比,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不仅意味着规模化、批量化的作业,提升效率,也有助于减少文书差错和瑕疵,确保质量,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法律是严肃的,以裁判文书为代表的法律文书同样是严肃的,裁判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件,因而其应当尽可能减少差错,甚至确保零瑕疵。我们很难想象一份漏洞百出、瑕疵遍布的裁判文书会是严肃的,能够清楚明白告知当事人裁判结果,能够让当事人信服。因此,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或当事人错误等虽然是小瑕疵,但有可能造成文书歧义,乃至无法清楚表达裁判结果。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是人民法院充分享受科技便利,拥有科技成果让文书校对更加科学化,减少文书瑕疵,避免人工校对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促进文书工整美观,严肃得体,格式规范统一的有效举措。因此,以裁判文书判前预检系统为代表的科技让司法更加公正,确保文书质量和审判质量。科技让司法公正之路更加平坦。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