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法官变身记
作者:分宜县法院 刘雪婷  发布时间:2013-05-14 09:22:58 打印 字号: | |
  20岁,我参加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那年,我还是一名大四学生。21岁,我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分宜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23岁,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正式走上审判岗位,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锻炼,我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初出校门时的青涩已慢慢淡去。

  正式走上审判岗位身份转换仅三个月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我一直追求的审判事业,确实如我当初想象的,要面临多重挑战。有时候,为了弄清某些案件的法律关系,我不得不去书店翻阅大量的法律文籍,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资料,一直到夜深人静。我发现,仅仅依靠原有的法律知识,仅仅以通过司法考试的那点水平,是远不足以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所有法律问题的;有时候,我经常会在上下班的路上,甚至当晚上躺在床上,脑海仍沉浸在对所审理案件的深深思考中……我时常思考自己的不足,试图缩短与前辈们的差距,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前辈们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娴熟的审判技巧、丰富的司法经验,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积年累月、有的甚至付出一生的努力才拥有的。

  面对人民法官的称号,我感到这不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不禁思索:如何才能做好一名人民法官?

  一、热爱法官职业

  法官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绝对不是一个高雅的职业。法官职业在神圣光环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无奈。法官这一职业与律师等其他高收入职业相比,存在着工作重、压力大、待遇低的客观情况。基层法院更是案多人少,常年的审判工作并非如公众理解得那样新奇光鲜,日复一日的办案有时是很枯燥的,甚至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但正是这种枯燥维持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旦选择做法官,就意味着要对社会做出奉献。法官是在对社会的奉献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初任法官,我们首先要从心底里热爱和珍惜这个职业,时刻坚守工作岗位,勤勉谨慎,脚踏实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二、提高办案能力

  “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官是运用法律去解决现实问题的人。衡量法官称职与否的最直接标准是其业务能力的高低。而初任法官在裁判思维、群众工作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办案能力,努力增强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增强调查案件事实的能力,尽力维护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二是强化对各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法律适用能力;三是增强驾驭庭审的能力,把握案件审理的程序和节奏;四是提高裁判文书制的能力,做到以理服人。因此作为一名法官,我们一定要做到“学无止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提升自已的法律素养,丰富自已的业务知识,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法官,以便于解决各类纠纷。

  三、保持健康的身心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案件数量呈井喷之势,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每位法官的办案压力都与日俱增。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诉讼保全、开庭审理、组织调解、制作法律文书、接待上访当事人……法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在法院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法官的工作是多么忙碌和繁琐,都能切身体会到法官工作所不为人知的苦与累。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成为初任法官后,我们也即将投入到办案一线,且逐渐成为办案主力,面对如此忙碌复杂的审判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是无法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的,更奢谈办理好数以上千的案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坚实的硬件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任法官的我们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以一颗热情和无私奉献的心,脚踏实地的去付诸努力,就一定能够适应审判工作需要,快速完成法官角色的转换。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