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身份与契约 ——影视剧《甄嬛传》的遐想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3-03-05 08:11:09 打印 字号: | |
  “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是英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梅因在《古代法》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这个结论并非梅因的有心栽花,而完全是无心插柳之果。梅因当初研究古代法并非是要寻求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与规律,而只是想钻进历史的故纸堆里,研究法律史的副产品而已。梅因用近乎高度公式化的语言简明、精炼概况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这个经典表述至今仍未突破和超越而被大家所认可与广泛引用。我完全认同梅因的这个论断,不仅历史如此,连影视中的历史亦然如此。

  《甄嬛传》是最近最火热的宫廷大戏,甄嬛体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体而被广泛运用。据说因为《甄嬛传》在国内的过于火爆,让该剧导演郑晓龙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准备登陆美国影视界。此剧的火热可想而知。综观《甄嬛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故事是曲折延绵的,其中的情节是触目惊心,非常具有可读性,或许这也是该剧能够吸引观众收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所选剧本的故事性在一半程度上决定了影视的生命力与收视率。甄嬛传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宫廷大戏,主要讲述的是清宫里哪些皇帝的妃嫔为了争宠而相互斗争,最终相互厮杀的宫廷故事。在这场漫长的宫廷斗争中,有人倒下,有人倒下后有重新站起来,有人受伤乃至被杀害,但有智者如甄嬛之流由稚嫩走向成熟、有善良走向心狠手辣,但却从未有人能稳坐钓鱼台而成为不倒翁,即使天子皇上亦不例外。为什么古代皇上的妃嫔那么喜欢斗争,那么喜欢争宠?笔者以为这完全是因为生存的基本需要使然,完全是因为身处身份社会的无奈所致。

  因为你不争宠斗艳,就难以向皇帝展示自身的非凡实力与魅力,就难以获得皇上的喜欢、信任与宠爱,自然也就难以获得级别的提拔与身份的改变,就难以获取锦衣玉食、显赫地位,自然也就难以富和贵,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是问号。因为你不争宠斗艳就可能被排挤、打压和陷害,被皇上打入冷宫甚至处死,自然妃嫔们为了求自保,不得不心狠手辣,不得不开展无穷无尽的宫廷斗争。那为何这些妃嫔都好于争宠斗艳以获取显贵的身份?我想这是身份社会所使然,因为在身份主宰一切的国度里,拥有了高贵的身份,就可以锦衣玉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可以颐指气使,对别人指手画脚,就可以实现整个家族的兴盛。因而,在身份主宰一切的国度里,身份至关重要,身份是一切和所有,身份的分配与流向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分配与流向。因而,在身份社会那样一个特殊与悲剧的年代,皇帝的妃嫔们如甄嬛除了无所不用、竭尽全能以争取一个优质的身份不仅是环境的必然亦是无奈的抗争。没有身份的庇佑,其余的努力均是无用功或白费。有了这个历史法知识铺垫,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宫廷斗争的纷繁复杂、血雨腥风了。我们应当报以同情的心态历史性地了解过去的那段历史。

  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看,身份到契约的转型是人类历史一大质的突破与飞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迈过了又一个历史三峡。正如英国古代法专家梅因所言,人类的进步归根结底还是由身份向契约的艰难转型。但是迄今为止,仍有从契约向身份逆流的危险。这并不是说我们可能倒流回身份的时代与岁月,而是说在这个漫长的艰难转型过程中,出现反复与曲折是难免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一些身份印记的“残羹冷炙”,如我爸是李刚的豪言壮语。对待历史我们不仅要历史性地融入那个环境与时代去理解而不苛求古人,应当报以同情心式的心态予以同情理解。但我们也决不允许契约向身份的逆向回流与倒退,在今时今日,我们应当捍卫与守护契约的精神,而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身份论高低贵贱,应当崇尚平等契约的精神争取自己的权利,建设幸福的社会,但决不可坐拥身份的宝矿而不思进取,或因为出身的贫寒而自觉卑贱、怨天尤人丧失奋斗的志气。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