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再看《真水无香》——一位法官成长的心路历程
作者:新余市中级法院 王欢  发布时间:2012-11-30 15:13:37 打印 字号: | |
  四年前,大学毕业不久就进入法院工作的我,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真水无香》这部电影,电影以当时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同志为原型,围绕几个司法实践中的普通案例展开,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和很多人一样,我被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无私的大爱精神所深深感动着。然而,四年后,我已经从一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法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走向审判岗位的人民法官,当我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时,在感动之余,我似乎从电影中看到了更多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新时期很多青年法官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不想让他带着对法律不满的印象离开法院,我想让来打官司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法律是公正的。看到,这很重要。”在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案例中,知识分子张先生输了官司,他表示很不服气,他觉得生产自己辛苦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一点错,法院判他构成侵权是不公正的。为了不让张先生丧失对中国法律的信任,宋鱼水在宣判后一次一次地给张先生打电话,在遭遇张先生一次一次的拒绝,甚至是谩骂时,仍不气馁,只为了重塑他对中国法制的信仰。和很多受过专业法学教育的大学生一样,我们也是带着这种对法律无比的尊敬和对法官职业的憧憬,走进了法院,我们想凭着自己所学到的法学专业知识,想靠着自己对法律事业的满腔热爱和信仰,去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想用自己手中的天平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司法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当事人,让法律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法官,至少当不了我心目中理想的法官。”这是影片中的年轻女法官李聪依法裁判却导致了当事人高中汉以命伸冤的严重后果后所发出的感慨。高中汉被生产伪劣产品的厂商骗了,本以为揣着良心走上法庭就能胜诉,然而却因证据不足遭到了无情的败诉,他一念之差居然走上了绝路,此举也把办案法官李聪推入了被停职检查的境地。我想李聪法官的这种困惑,很多如她一样的青年法官都曾有过。我们所接受的法学教育告诉我们,要尊重诉讼证据、要尊重法律事实,我们想用自己对法律的这种无限尊重去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起案件,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容易,有时候,我们依据法律自认为作出了一份公正严明的判决,却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与认可,甚至会面对无休止的缠诉上访和无尽的汇报说明,在这种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清理的冲突之中,我们似乎与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法官形象越来越远了,于是我们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法官这个角色……

  “作为法官,除了居中裁判,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这种“理想与现实、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中,我们也在反复地叩问自己,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下,人民群众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司法?我们又该怎么做才是真正地“司法为民”?宋鱼水以她自己对中国法制建设的思考,以她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法官固然要忠诚于法律,但是,我们的现实国情是社会法治传统相对薄弱,百姓的法律信仰淡漠,如果无视这个国情,法官仅仅是居中裁判,机械地适用法律,那只会造成更大、更深的矛盾,这与法官所背负的责任相悖,与“司法为民”的宗旨相悖。作为一名成长在中国土壤上的法官,我们要做的确实要比法律要求的更多!如果仅仅满足做好一个法官的话,只靠“诉讼证据”、“法律事实”来进行裁判,判决结果可能在法理上无可挑剔。但是,在情理上却难以让人接受。也许正如宋鱼水所言,社会进步的代价不能总由弱势群体来承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最坏的调解胜过一个最好的判决;只有老百姓信任法律,中国的法律才有希望!

  如果可以,我愿意向更多的人推荐这部影片,虽不是什么大制作的电影,也不仅仅是为了宣扬新时期法官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而是为了告诉更多人,作为行走在共和国法制建设道路上的青年法官,虽然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在努力!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仍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困惑,但是我们在探索!也许,我们做不到像宋鱼水那样,但是,我们内心也同样拥有那份对法律职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爱,我们也愿意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