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文化建设下足“四工夫”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杨晓珍 发布时间:2012-10-10 16:01:33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年来,分宜县法院紧紧围绕“文化铸魂、文化兴院”的工作思路,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大力培树独具特色的法院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凝聚力量,提振精神,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精神文化塑造核心司法理念,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工夫。一是打造先进示范品牌。该院紧紧围绕“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先后有8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全省法院调解能手”,其中中心人民法庭庭长习小芬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和“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二是打造调解文化品牌。该院探索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化解机制,通过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率先设立定员定编的“调解中心”,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10个人民法庭调解室,在5个矛盾相对集中的行业设立调解工作室,并积多年调解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十法”,在全省法院系统广泛推广;调解文化作为该院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品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人民法院报》、《江西日报》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跟踪报道。三是打造支撑精神家园的文化生活品牌。今年以来,该院组建了一支全员参与的法官乐队,乐队分二胡、小提琴、单簧管、长笛、架子鼓、号类六个小组,聘请专业老师每周两次进行艺术指导,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测试,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编组训练,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艺术氛围;该院还成立书画、摄影、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多个兴趣小组,经常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进而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行为文化注重素质能力和道德养成,在树立良好司法形象上下工夫。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带队伍。抓班子树表率,靠政治强班子,靠制度管班子,靠形象带班子,靠事业兴班子,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健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院党组的领导决策作用,加强班子自身业务建设,班子成员带头办案,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选择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新类型案件担任审判长主审案件,院领导办案数占全院审理案件数的9.2%。二是抓司法能力建设强素质。开展“建学习型法院,做学习型法官”活动,以“四个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即坚持每周一日集中业务学习,每月开办一次法官讲坛,每半年一次业务考试,每年一次审判理论研讨,促进了干警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实施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围绕庭审技能、裁判文书制作、办案质效等内容,开展评选办案能手、质量标兵、调解能手、执行能手等活动;实行一线锻炼培养法,初任法官首先被选排到基层法庭、立案信访部门工作,利用接触当事人较多、工作面较广、信息量较大的岗位优势,促使其快速成长,资深法官与初任法官结对子,“一对一”传帮带,有效提升了青年干警化解矛盾纠纷和息诉息访的能力。今年以来,该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86.27%,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4.4%。三是抓廉政建设正作风。该院从规范法官行为入手,通过制定《接待来访群众行为规范》,推出文明用语和禁用语,不定期开展作风督查,整顿纪律端正形象;落实廉政建设措施,加强岗前廉政培训,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制作廉政格言上墙,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述职述廉,对53个工作岗位实行廉能风险监控,积极推进廉政纪律教育和廉政文化宣传。
三、制度文化强管理建机制,在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上下功夫。一是用制度管案、管人、管事。依规范治院、依规范管理,该院将岗位目标责任、干警绩效考核、审判流程管理等28项制度汇编成册,考核标准细化到个人,重点考核干警的工作实绩,建立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竞争机制。二是健全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落实对社会公众的“十项公开承诺”,主动公开立案、开庭、宣判、执行、收费等十项工作标准,通过互联网公示裁判文书,设立公众开放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新增选人民陪审员25名,今年以来组织人民陪审员参与103件案件的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实现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良性互动。三是完善群众工作机制。近年来,该院实行社区派驻法官制度,积极开展“法官进社区”、驻村包点帮扶等工作,在11个社区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对挂点村546户居民实行逐户上门走访,班子成员在7个乡镇建立了工作联系点,主动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四是建立院校共建机制。向中小学校派出兼职法制副校长,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向师生赠送法律书籍200余册,每年组织干警向困难学生捐款近万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
四、物质文化丰富基础性载体,在夯实为民司法基石上下工夫。一是树标杆,窗口服务规范化。按照“统一窗口名称、统一外以标识、统一设置、统一装备配置、统一文明用语、统一工作制度”的总体要求,建设“立案信访接待大厅”,设立立案审查、诉讼引导、信访接待、查询咨询、材料收转、诉讼退费六个便民窗口,大厅配有电子自动查询系统、银联POS机等,将诉讼导诉、审理流程、诉讼退费流程制成图表悬挂于大厅醒目位置,方便群众诉讼。2010-2011年,该院立案信访窗口被新余市政府评为“文明窗口”。二是解民忧,“送法下乡”常态化。该院将下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作为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每年春季和秋季,该院均组织干警深入全县各个乡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流动咨询服务车”开进乡、村、集市,现场为当事人立案,解答群众的法律难题,近年来共发放普法书籍和宣传材料3000余份,法律文化“零距离”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今年上半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活动中,该院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二名,群众满意率高达96.679%。三是重建设,文化设施智能化。该院加大投入,建立电子阅览室,开通对接上级法院的局域网,方便干警浏览、查找信息资料,依托腾讯通平台,实现公文和法律文书的点对点传输,建成两个科技化数字法庭,实现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办公楼配有健身房、文体活动室,使干警时时处处感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