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管理 > 党建之窗
传承和发扬党的道德光芒
作者:新余市中级法院 易敏  发布时间:2012-09-10 08:37:17 打印 字号: | |
  都说当下的社会浮躁功利。点开网页,输入“道德事件”这一关键词,“湖北捞尸索钱门”、“小悦悦事件”,一条条新闻真实再现着社会百态,充斥着我们对道德和良心的拷问。而输入“感动人物”这一关键词,为救坠楼女童而骨折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救跳水女青年而献出年轻生命的军官“孟祥斌”、33年如一日倾其所有资助贫困学生的乡村教师蒋国珍,这样一类敢于见义勇为、敢于出手相救、能够坚持操守的群体跃然在目,用人性的光辉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我不禁哑然,在同一时期,为什么事件背后的人物差距会如此之大?我不禁对比,试图找出其中的玄机奥秘。得出的结果让我惊讶。在所谓“道德危机”的社会背景下,“最美妈妈”“蒋国珍”这类道德模范的履历中,都有“共产党员”这一共同的身份!我继而思考,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坚持和坚守?

  在翻阅了大量建党以来的书籍资料后,尤其是从《党史》中,我似乎得到了一丝启迪。

  在党史中,我了解到:“党自诞辰之日起,就要求每个党员必须身体力行的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哺育了整整一代具有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的共产主义新人;建国初期,“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人民的道德水平为世界各国人民各称道;到了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使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寻到了航灯,清晰了定位;党的十三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徐洪刚等英模成了那一时期的典型;党的十五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112个字的“八荣八耻”再一次为党员明确了是非曲直;而2010年至今,党中央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又一次掀起党员敬业奉献的浪潮。

  在学习了党史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最美妈妈”、“孟祥斌”、“蒋国珍”等感动人物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党在不同时期的高瞻远瞩,不断的激励、教育而日积月累形成的。在一个个社会转型期,党员始终保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其中饱含着党史的循循善诱,饱含着科学引导,也饱含着不断地激励和鞭笞。

  《论语》所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我深知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的走向。社会道德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需要党和政府进一步引导的工程。而我们做为一名公务员、入党积极份子,更需要发扬堡垒和旗帜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进一步学习各类著作文献,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党的道德光芒!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