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引领法院工作再创辉煌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谢沐 发布时间:2012-08-24 15:38:26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尽管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相比战火连天的叙利亚,相比危机重重的希腊,相比普通干部家庭三十年都没吃过肉的朝鲜,我们的祖国绝对值得我们自豪,这份自豪来源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全国各族人民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时间是成长的代价,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从7岁到27岁,二十年读书13年在读政治,学理论,读马列,学毛邓,不管你明不明白,不管你理不理解,为了大学,为了工作,就得从早背到晚,就得从头背到尾,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我终于可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马列的云彩。可惜事与愿违的是,工作之初由于在宜春学院政法学院的缘故,法学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政治课程的教学,于是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不那么讨厌政治,不那么讨厌马列。人在主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更加冷静,更加理性,理论指导的行不行,关键看百姓过得好不好。看看自己的家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房子多得没人住了,车子多得有点堵了,典型的不发达城市却因一句叫春的城市一下子火了,这份包容、这份自信源于经济的发展、源于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源于我们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解放思想,百姓的观念才能转变,致富的道路才能通畅;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才能包容,经济的发展才能飞速;三个代表,执政的目的才更明确,群众的利益才更凸显;再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二字,既合乎现代发展之潮流,又体现人类文明之进步,立意高远,海纳百川;发展一词,既道出广大群众之心声,又契合时代变革之要求,切中要义,有容乃大。
法院工作也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从消极被动司法到积极能动司法,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需要一个接受的勇气,更需要一份不断创新的工作激情。在校求学期间,更多的是受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一直认为法官应当高不可攀,甚至应当神秘莫测,对中国的法治不屑一顾,简单的认为法治要进步要发展就应当借鉴西方,学习西方,甚至全盘照搬。工作之后,不断的接触社会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不能根植于民族自身的习惯特点,一个法官如果不能深入的了解这片生存的土地,了解百姓的司法需求,法院的工作如何得到发展,中国的法治如何走向进步。现在我们说要服务企业,服务大局,这似乎有违司法的中立,但是当今社会利益格局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层出不穷,法院作为国家机关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等案上门。企业垮了,政府税收没了,我们的工资谁来买单,我们的孩子谁来抚养,一个连基本生存保障都解决不了的国家还能有法治吗,还有资格谈法治吗?能动司法的提出正是要我们去正视这一切,去为国分忧,为民解愁,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在法院工作中的深入贯彻。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法院工作的发展首先也是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力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正是要从精神上、从灵魂上关爱干警、塑造干警,打造一支有素质、有能力、有魅力的法官队伍。乒乓球、篮球各项体育赛事的开展,既锻炼了干警自身的体魄,又增强了同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革命传统教育、监狱警示教育的开展既让我们得到了精神洗礼,又更加坚定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理想信念;一次青年的座谈、一顿丰盛的晚餐,有爱的单位才有家的味道,有家的感觉才有奋斗的激情。发展离不开人,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文化的力量就在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去奋斗、去拼搏,去开拓创新、收获未来。弘扬法院文化,就是要通过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锤炼我们的品格意志,用法治的精神去感化人,去教育人,为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和谐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