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法官
——参观监狱警示教育有感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谢沐 发布时间:2012-08-13 11:12:24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2008你记得吗”,2004年雅典奥运,父亲向女儿承诺,2008年要带她去北京看奥运,遗憾的是父亲尽管记住了约定,却因身陷囹圄而无法履行当初的承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这是一名囚犯在失去自由后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失去自由的痛苦、愧对家人的自责,一副背景,一名囚徒,没有变幻的画面,唯有不时哽咽的忏悔,没有任何视觉效果的影像却在这一刻深深触动了我。
父亲对孩子的爱没有任何的功利,不带丝毫的掩饰,只因为那是你生命的延续。爱不是一句口号,尤其是对孩子,那是付出,是使命,是一个父亲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责任要求你身体力行,做好榜样;要求你诚实守信、有约必守;要求你光明正大、胸怀坦荡,因为没有一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正直、诚信、有所作为。能现场观看奥运是多大的诱惑,父亲能许下承诺是多大的惊喜,满怀期待的孩子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不守约定,在奥运梦碎的那一刻内心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孩子的心理不应该留下欺骗,在他们纯真的世界里许下约定,是一个需要拉勾才能完成的重要仪式。作为一名法官,应当坚守对孩子的承诺,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正言立行,做一名有责任感的父亲,抵制诱惑,克制贪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身在高墙之内的囚徒即便有再大的孝心,也只能望墙兴叹,追悔莫及。中国文化以孝治天下,汉朝更以举孝廉这一方法培养官吏预备人选,不能孝顺父母者连起码的为官资格都没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天下的父母莫不希望子女能常伴左右,能常回家看看,这是尽孝的最简单、却又最温馨的一种方式,可一旦入狱这便成为一种奢望,成为父母心中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痛。法律是道德底线,法官是一群社会期待较高的职业群体,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今天,自当以身作则,事亲以孝,秉持公正,廉洁自律,为国家繁荣,为民族昌盛鞠躬尽瘁,奋斗终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成国,有国才有家。国家的法治建设离不开整个法官群体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法官背后无数个家庭的共同支撑。对子女的疼爱,对父母的孝顺,是法官们温情脉脉的天伦之情,但更是法官们为之坚守的沉甸责任。责任会产生压力,但也能化为动力,为了孩子,为了父母,坚持法官的操守,坚定为民的理念,客观公正的审理每一起案件,热情诚恳的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在法治的道路上尽情挥洒我们激情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