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的问题面向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发布时间:2012-07-10 15:49:32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是当前人民法院应对司法不公、司法不廉、司法不力的制度应然和内在需要。审判管理需要回答司法如何更加公正输出、如何廉洁运行、如何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关注审判管理就是要关注司法自身的公正产出,关注司法公正的输出效率,当然也包含了司法公正的输出方式与方法。司法核心价值观是对司法核心价值的定位与重塑,审判管理是对司法价值观追问的科学回答。虽然“公正、廉洁与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已经做出了系统性回答与科学注解,但贯彻和落实好司法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制度保障和物质载体,而审判管理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建构与制度安排,因而审判管理是司法问题面向的制度化落实与程序性保障亦是司法价值观追问的制度注解。司法的问题面向,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均离不开司法审判管理的制度架构与程序支援。
司法公正是司法不公的问题面向。司法公正是审判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公正或正义是司法向社会输出的最主要与最核心的产品,亦是社会对司法的基础性定位。司法失去了公正,司法就失去了本质和本原。司法虽然也追求效率和其他价值,但离开公正大谈效率等其他价值无异于舍本逐末。公正是司法的源头活水,缺失了公正的定位与在场,司法就像无本之木而不可固其根本,就像无源之水而终究未能远流。司法公正要求通过审判管理的制度安排,运用案件质量评查,审判管理流程的优化,审判各项制度宏观架构,审判各种程序运行的微观改进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审判质量,有效保障司法的质量。
司法廉洁是司法不廉的问题面向。司法廉洁是审判管理的根本与生命。廉洁是司法生命之所系,亦是社会对司法的关键性定位。司法失去了廉洁,审判也就失去了对社会、对其所裁决纠纷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司法一旦不廉,很难向公众说服其审判的公正性。公生明,廉生威。司法只有坚持“洁身自好”才可不怒自威有效维护其自身的裁判权威,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审判管理就要通过立审执的分离分解审判权,建立法官与当事人的有效隔离带,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廉能风险管理,设计法官与律师的良性发展定位等各种制度和措施保障法官的廉洁,维护司法自身运行的零瑕疵。约束法官,保障司法廉洁不仅仅需要政治动员和道德养成,更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的约束和制度落实切实保障司法系统自身的廉洁运行。
司法为民是司法不力的问题面向。司法为民是审判管理的提升与保障。为民不是司法系统简单地向社会输出司法服务,更为主要的还是一种态度 、一种境界。一杯清茶可能拉近民众与司法之间的距离,一个微笑可能消除当事人的怨气,一个公正的细节可能打消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诉讼风险的友情提示,不仅让当事人在审前就有了心理准备,亦有效提升司法审判的可接受性。举手投足间的温馨不仅让民众心生亲近感,亦有助于化解其心结和矛盾。而这些公正的细节,优质的服务,不仅需要法官的政治自觉与道德训练,更有赖于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审判管理的问题面向即是要通过程序的合理安排,司法服务纳入年终考评目标的制度设计,通过表彰优质司法服务提供者进行价值引导等措施,切实让司法运行中伴随着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成为可能和现实,成为法官的一种道德养成和行动自觉。司法为民,向民众提供司法服务不仅是改进和系统优化公众对公正体验的必然举措,亦是审判审判管理的价值指向和境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