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奏出和谐曲
——分宜法院杨桥法庭化解社会矛盾纪实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刘新云 发布时间:2012-03-16 14:39:34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宜法院杨桥法庭只有4人的审判队伍,下辖5个乡镇及一场一矿共10余万人口,占据分宜农村人口的半壁江山,面临着人少案多的困难。该庭本着 “解纠纷、促和谐”的理念,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方法,建立了纠纷摸排、诉前释疑、诉调对接及判后延伸服务等工作机制,将审判工作前移至田间地头或农家坑头,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辖区和谐稳定。一年来,杨桥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200余件,仅2件案件提出上诉,案件调撤率达78.38%,无一涉诉上访、缠访。
司法为民 巡回办案暖人心
杨桥法庭落实司法为民举措,为方便群众诉讼坚持开展巡回办案,受到群众好评。“巡回办案不仅可以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拉近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起到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的效果”该庭刘庭长如是说。去年上半年,杨桥法庭受理的原告邹某诉被告严某离婚纠纷一案,原告在开庭当日骑摩托车摔倒致全身多处挫裂伤需住院治疗。法庭得知情况后,当即决定前往医院病房开庭审理,使躺在病床上输液的原告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法官的优良作风,案件也得到顺利调解。该庭在巡回办案的同时,热情为群众解答各类法律问题,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服务大局 悉心调解化干戈
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纠纷凸显,法官最终目的是定纷止争达到案结事了。为此,法官除了运用精准的法律知识外,更要有耐心和服务大局的意识。分宜是夏布之乡,为发展夏布产业,当地政府倡导扩大苎麻种植面积。在此背景下,张某承包了千亩荒田种植苎麻,且与杨桥镇政府签订协议,然而张某享受了优惠补贴却并未全部开发投入,致使百户农民土地承包费没有保障。镇政府诉至法院要求终止合同,杨桥法庭受理后,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此案涉及面广并且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群体性纠纷。法庭认为通过做张某的思想工作有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于是多次找张某谈话,对其辩法析理、耐心说服,最终促使张某补交了拖欠的承包费,并作出同意终止合同的书面承诺,纠纷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除此以外,杨桥法庭依托建立在各乡镇的法庭调解室及司法协理网络,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每年参与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达100件以上,为辖区稳定贡献了力量。
多方联动 查明真相促和谐
杨桥法庭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让当事人时刻感受到法官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去年受理的一起亲属间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颇为棘手。钟某左手尺骨骨折,咬定被其丈夫舅舅钟某某一家殴打所致,钟某住院治疗花费2万余元,当地派出所接案后,委托司法鉴定钟某伤情为轻伤甲级,并达九级伤残。经派出所多方调查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钟某左手骨折由谁造成,而且钟某数次陈述中前后存在矛盾,于是钟某某一家对此也一直予以否认,派出所为此案困惑不已,而钟某则上访不断。在县政法委的组织下,法庭两次参与案情分析会议,指出原告受伤不排除自身摔伤可能。钟某最终选择以民事诉讼方式状告钟某某一家,法庭仔细分析证据,查阅医学书籍,主动向钟某经治医生调查取证,最终认定钟某左手骨折系自身摔伤造成。遂作出钟某承担主要责任,被告钟某某一家承担次要责任的判决。钟某不服提出上诉,经中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至此一起历时两年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杨桥法庭始终遵循“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司法便民措施,提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从心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