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杨贵妃 法治社会需要吗?
作者: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 谢 沐  发布时间:2010-05-27 18:19:18 打印 字号: | |
  宫廷大戏《杨贵妃秘史》五一开播,到现在依然是红的发紫,至今未见收视狂潮褪去的迹象。据《东方今报》报道,该剧一边承受着“雷人”骂名,一边坚持着收视长红,怀揣着网友“板砖”,古装大剧《杨贵妃秘史》将结束在湖南卫视10点档的全国首播,下周一继续挺进河南卫视等四家卫视的黄金档。

  杨贵妃是大唐盛世的重要宫廷人物,在中国古代史以及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杨贵妃秘史等电视剧所宣扬和代表的文化应当属于传统文化领域,传统文化虽然有很多经典诗词歌赋,有很多经典治国理论等等。但与现代法治社会相比较,也许杨贵妃所代表的已经逝去的封建盛世,其中夹杂的很多封建糟粕因素的传统文化可能与其格格不入。

  传统没有什么不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没有错,但因这历史太长,传统的包袱太重,因为这宫廷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尊卑分明等级森严等所代表的所谓“传统文化”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大众的心中根深蒂固这却是不大好的事情。从还珠格格到杨贵妃秘史等宫廷大戏的一再火爆已经确实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现代法治文化还非常薄弱,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是电视上面给我们带来的夹杂很多封建糟粕因素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非常精懂三跪五拜、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我们要尊重和珍惜传统以及历史,但同时我们也要向前看,因为历史不仅需要珍惜,它也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国家在大踏步的迈向法治社会的大门,逐步走出治乱循环悲剧的“黄宗羲定律”。曾经的汉唐盛世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的封建礼教,帝王权术,三纲五常对于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基本是南辕北辙。平等的人格,契约的精神,对规则的尊重,谈判的传统,合作的精神,协商的制度基本都是近代西方漂洋过海的舶来品,漫长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盛世的汉唐文化并没有这些能够促进法治土壤发育的文化基因。

  中国需要建设好法治社会,不光要搞好大规模的立法,建设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也需要注重法律文化的建设,建立公民社会的法律信仰,培养法治生活的基因;不仅要通过政府领导人带头学法,在全社会搞好普法宣传教育,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电视剧等文化潜移默化的巨大推动力,宫廷大戏等电视剧收视率的一再居高不下是个不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注重开放一些富含科学知识的科普类文化节目,宣传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的整体的文化素养;需要关注一些富含法治营养的政法电视片。哪天若果寻常百姓家都竞相收看法治类的电视节目,若果中国的电视剧排行榜都被政法片、科普类等牢牢占据之时,民众习惯了接受电视据上对法律制度下安排社会生活之时,大家通过耳濡目染的法治文化切实养成对平等的人格,契约的精神,对规则的尊重,谈判的传统习以为然之时,中国的法律文化也就开始走向成熟,中国的法治土壤也发育完全了,此时的中国人的法律信仰也会慢慢建立起来,建设法治社会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杨贵妃,法治社会需要吗?不需要,从文化进步、法治社会的角度来看,杨贵妃所代表的封建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法律文化的建设、法律信仰的建立不是加速器而很可能是绊脚石。杨贵妃的火热不太正常,适可而止吧。
责任编辑: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