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 重民生 聚民心
分宜法院“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纪事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袁铁亚 万琳 黄爱裕 发布时间:2009-12-08 09:09:14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在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中,分宜法院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渗透到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的司法实践中,将机关效能年建设“工程”越做越大。
亲民司法解民忧
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双林镇集资村的枫树坪成了临时审判法庭。分宜法院城关法庭正在这里公开审理原告黄长根诉被告刘水苟人身损害赔偿一案,随着审判长庄严地敲响法槌,庭审正式开始。
“法官来到村里断案,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是一起普通的民事诉讼案件,但因为法官来到村里开庭,引起了群众的浓厚兴趣,许多村民闻讯赶来。庭上,法官主导、双方代理人唇枪舌剑,各自据理力争,一轮又一轮的举证、质证,给旁听的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58岁的黄老汉说,平时邻里之间有些矛盾纠纷必须到镇上的法庭或是县里的法院,来回要花路费不说,还费时间,“现在可好,不用出村就能打官司,可方便了。”
为方便群众诉讼,分宜法院开展了“进村入户”巡回办案活动,让庄严的法庭“深入”到寻常百姓家。在不设法庭的乡镇政府驻地及人口多、偏远的行政村设立办案点、实行定期定点巡回立案、办案;对平日工作时间确实无法到庭应诉的当事人,特别安排在双休日或赶集日开庭;对老、弱、病、残或其他正当理由的当事人,可以由法官直接上门办理立案手续或者其他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分宜法院巡回办案走访村组90多次,开展“田园法庭”、“农家法庭”等73次,办结的案件中80%是调解结案的,无一件上诉、上访,通过巡回开庭让一万多群众受到法制宣传教育。
便民司法重民生
今年8月,分宜钤山镇一位当事人彭有根打电话到分宜法院立案庭,询问湖南长沙钨矿加工公司长期拖欠贷款11万元不还,准备来分宜法院起诉,但其本人因在湖南湘雅医院照料其患子宫癌的妻子不能前来,立案能否通过邮寄方式,待开庭的时候再去,立案庭答应了这一要求。彭有根仅来分宜法院一趟就收回了这笔欠款。
分宜法院不断探索建立便民司法措施,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方便快捷。开辟立案“绿色通道”。分宜法院针对涉及农民工案件增多的状况,开展“涉农案件直通车”,派专人引导,接待农民工;针对外地当事人诉讼不便的状况,坚持推行“邮政快速立案”。针对当事人及其他群众到法院咨询多的特点,分宜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导诉台,对当事人或来访群众的诉讼活动、法律咨询进行指导和解答,尽可能“让法官多走路,让当事人少跑腿,使当事人得实惠”。建立法官联系点。法院选派法官定期对乡镇司法调解室,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助社区接待群众咨询,宣传法律,介绍诉讼常识,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积极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服务。
暖民司法聚民心
操场乡牛泥圹村民黄兴华在为办公楼粉刷时,因脚手架滑倒摔伤,至二级伤残,却得不到赔偿。虽没钱打官司,但黄兴华还是来到了分宜法院立案庭。分宜法院先是缓收了他的诉讼费,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审结此案,5万元赔偿款被送到了他手上。
为充分满足困难群众的司法需求,分宜法院立案庭受理时,当事人无须提交任何证明,一律缓交诉讼费,对涉及下岗失业人员、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众的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分宜法院共为38件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