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要务 履行责任
——分宜法院为保增长保民生主动作为
作者:分宜县人民法院 袁铁亚 黄文珍 张春平 发布时间:2009-03-02 15:15:54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司法如何尽最大努力,助推经济发展,去保护民生?”分宜法院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30多条有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司法应对措施。春节前,分宜法院组成4个调研小组,深入所辖企业,重点调查分析在司法视野下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境,研究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的司法应对措施,日前,各小组还就集中管辖、诉讼保全、企业重整、审判机制等方面进行调研,出台了相关应对措施。
“慎之又慎地处理涉破产企业的案件,只要企业有一线生机,就要千方百计去争取‘复活’。”这是分宜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分宜夏门鞋业有限公司原是在收购困难企业并带资安置其职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册资金750余万元,职工216人。由于经济环境变化致使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后停产,债权人申请其破产。与此同时,分宜宁波铝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外资企业,负债总额350余万元,企业职工276人,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和企业职工的长远利益,分宜法院重点针对两公司继续经营的可能性进行详细调查和论证,推进破产重整程序的顺利进行。法院认为,两家企业虽然陷入困境,但都存在企业内部管理正常、技术骨干保留完整,产品存在市场、企业可能获得新的资金注入等有利因素。为此,分宜法院着力推动各方当事人接受重整方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紧紧依靠县委政府,协调分宜多个部门,就两公司的破产重整计划进行集中论证。重整计划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企业复活了,实现了保增 长、保证就业、保障稳定的目的,促进了各方当事人共同双赢。
“预防在先、发现在早、教育在前、处置在稳”。这是分宜法院在处理“弃企逃债”案件时的原则,分宜法院院长郎道民说,法院的审判工作是防范社会风险、消弭社会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分宜法院针对“弃企逃债”类案件,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有效控制被逃债企业财产,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职工利益,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活保全、活查封”。这是分宜法院所运用的新的司法手段。分宜法院对仍在正常经营的企业,尽量采取查封固定资产、允许使用不得转移等方式进行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分宜嵩山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由于经济变化,该企业原本宽裕的资金骤然紧张,导致拖欠贷款40余万元。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保全、查封、冻结该公司资产,以保障自身利益。分宜法院慎重审查后认为,这些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但不宜盲目采取强硬措施,因该公司有大量的订单和应收款,可以维护生产,法院决定采取“活保”、“活封”方式,保全该公司固定设备,但不影响该公司正常生产使用,并以企业的应收款担保;法院对其流动性资产不予冻结,但公司则以协议承诺的方式按期以企业收入支付欠款。最终,原告在法院的协调下与被告达成了和解。
“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扶持、引导、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这是分宜法院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已任的实际行动。据统计,近2年来,分宜法院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和谐,先后向党委、政府提供了21份调查报告与司法建议。
分宜法院围绕第一要务,强化第一责任,通过审判激活生产力,使大量的金融纠纷、债务纠纷、房地产纠纷、企业破产重组等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一些困难企业通过重整程序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