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法院三项措施狠抓调研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作者:分宜县法院 聂卫东 袁丽卉 发布时间:2007-06-14 18:46:31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法院的中心工作和各个时期的审判活动,采取三项措施狠抓调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目标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全院干警的积极性
我院党组坚持把加强调研工作作为提高干警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工作。院党组研究和部署工作时,会根据需要安排研究室干警列席,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工作动态,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平时,院领导在指挥执法活动、讨论疑难案件以及在审批案件时发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都会通知调研人员,让他们及时掌握情况,尽快展开调研。对一些涉及法院全局性及与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院领导常常亲自出题目、提观点、定对策,组织协调有关业务庭室提供素材,落实调研工作计划,因此,不少重要的调研成果都是在领导的牵头、策划下完成的。对一些研究深度不足的调研材料,领导则帮助调研人员提炼观点,充实内容,变换思维方式和叙述方法。调研材料出来后,主管院领导则注意及时审核,在文章总体上把好方向关、业务关、数字关和文字关,保证每篇调研材料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对审判业务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二是目标任务明确,统一考核管理。我院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调研工作的考核办法》,明确调研工作范围,细化调解工作任务。二是将调研工作纳入全院目标考评体系,规定各部门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每年至少撰写一篇以上的调研文章,未完成调研任务的单位,取消年终评优评先资格,并扣减相应的目标管理考核奖金。三是将调研工作能力干警晋升、提拔的一个重要依据。几年来,有5篇案例分析被《人民法院案例选》采用,2篇理论文章被《司法纵横》采用,1篇司法统计分析在省高院调查报告评比中获得三等奖,2篇学术论文在省高院学术讨论会上获优秀奖。仅今年,我院召开的专题研讨会就收到学术论文26篇,调查报告9篇。三是建立调研网络,促大调研格局。为扩大调研的来源渠道,我院在各部门均设立了一名兼职的调研员,由有较强法学理论水平和一定文字综合能力的干警担任,并由研究室统一进行培训和指导,使我院的调研工作形成了一个快速灵活的信息传递网络,促进了大调研工作格局的全面形成。四是加快硬件建设,实行奖励制度。不断充实专职调研力量到研究室,目前,我院研究室专职调研员4人,均有法学本科学历。大力加强调研工作硬件设施的投入,先后配备了功能较先进的电脑2台,“佳能”照相机1台,电话1门,此外还订了4份不同的报纸、3种法学核心期刊。同时,本院干警撰写的调研文章(含案例分析)被上级法院或者其他刊物采用的,均实行分级全额奖励,为调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加强沟通,广泛开通调研工作的渠道
为了保持信息灵通,研究室平时十分注意与业务部门的联系,近年来我院调研工作能够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此。一是树立服务观念,配合审判工作。研究室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写作路子,把调研工作渗透到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凡业务庭室需要文字工作协助的,都主动提供服务。特别是一些业务庭对审判、执行工作有了新构思、新举措,但苦于工作忙而来不及总结,尚未形成经验性材料时,研究室都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整理,形成文字材料。
二是深入业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为拓宽调研的来源渠道,我院研究室经常深入到业务庭室翻看他们的立案登记本、结案登记本,比较司法统计数据的变化,查阅审判活动的安排和进展情况记录,了解群众来信来访及投诉的焦点。三是及时介入审执,搜集第一素材。对一些题材比较新颖、适合进行调研的审判、执行活动,研究室争取全程介入,直接在第一线进行调查。通过这种方式,调研部门获得的信息量大为增加,素材可供选择的角度多了,避免了靠听介绍搞调研的局限性。调研所需的素材搜集后,有关人员都注意及时整理,苦心经营文章的组织结构,认真推敲主题,反复提炼观点,尽可能充实内容,并注意选择最理想的文章体裁和表述方式,以求实现调研材料的最大价值。
三、探索规律,努力提高调研工作质量和水平
调研材料要取得好的效果,达到调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就必须有较好的质量。近年来,我院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一是选好题。选择好的题材,是调研材料能否成功的基础。我院主要抓住了以下四点:1、抓住重点。根据法院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工作。2、抓住热点。抓住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敏感事情展开调研,分析特点和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3、抓住难点。注意捕捉审判和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展开调研,通过深入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思路和对策。4、抓住特点。抓一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类型比较独特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二是勤积累。法院调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我们调研员头脑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为此,研究室干警比较注意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各类法律书籍和刊物,丰富见闻,增加知识储备。同时注意学习中央、省、市法院的各种文件,及时了解上级法院不同时期的工作部署,培养对政治、社会和审判工作等方面的敏感性,对上级法院编发的各种调研刊物,也都认真研读,开拓思路,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