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义的天平永衡
发布时间:2005-11-30 09:10:4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司法是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正义追求真理,是人民法院和法官职业存在的应有之义。人民法官头顶神圣的国徽,肩扛公正的天平,手擎正义的宝剑,运用法律武器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如果正义有声音的话,裁判就是正义的声音。法官不仅是法律的宣示者,更是纠纷的裁判者,在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弱者受到强者欺凌,社会良知受到恶势力践踏时,用公正的裁判捍卫正义的天平永衡。
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真正的“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为群众做一件好事,是为群众捐一些财物,是为群众办一起案件,还是为群众挽回一点损失?不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事事以民为本。对于我们而言,为群众服务一两次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群众,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办好一两个案件并不难,难的是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在最大限度维护着人民的利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面对形形色色当事人对公正司法企盼的目光,虽然转瞬即逝,却令人如负千斤,不敢稍有懈怠。我常常揣摩,在群众心中,我们的审判工作,离他们对公正司法的期许究竟有多远?我也常常追问,作为一名法院干警,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让群众认同和信服我们?我想最重要的心系群众,信仰法律,将法官职业作为自己的第二生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千万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轻舌摇动是非立断,朱笔一落生死攸关”。法官平亭诉讼,判断是非曲直,应当心存正义,清正廉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每个人的美德。对于我们来说,公正更是最基本的素质。而公正在很大程度又依赖于廉洁。诚然,当前我们的收入还不稳固丰厚,但奢华的生活方式不应为我们所追求。我们要抗拒“孔方兄”对“惊堂木”的侵蚀,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以公正的形象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法院系统就有一大批这样的法官。远的,有北京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11年来,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近的,有高安法院新街法庭庭长刘晓金,15年来一直扎根于基层,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曾十多次立功受奖,被当地的群众称为“法官母舅”;身边的,有我们分宜法院副院长陈海根同志,17年来,审理各类案件上千件,没有一件出现重大错误,或发生徇私枉法现象,也没有一位当事人来信来访反映他司法不公或办案不廉的情况。记得2001年12月,我院刑庭庭长调离,在这关键时刻,陈海根同志被委以重任,身兼刑事庭和行政庭两个重要庭室的庭长,这在全国法院也属罕见。曾有人担心,一个人怎能担负起如此重的职责;也曾有人忧虑,分宜法院的刑事、行政审判工作如何两头兼顾。陈海根同志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好了。在他的带领下,我院的刑事、行政审判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多年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用实际行动换来了群众金的口碑,铁的信任。
无数的典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更加热爱我所从事的事业。我热爱法律事业“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情怀;我敬仰法官职业“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秉性;我赞赏法院机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精神;我钦佩法院干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作为人民法院最为普通的一员,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的怀抱。但我坚信,平凡的工作也能发光发热,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让我们带着感情去司法,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用公正司法的阳光温暖每个人的胸膛;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认真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执行好每一次任务,为法院工作写下光辉的一页;让我们时刻铭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用自己的每一点光和热,铸造属于神圣国徽的辉煌,捍卫正义的天平永衡!